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课件北师大版 2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课件北师大版 2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31 07: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广东学导练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配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 简单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基本概况。
2. 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3. 探究明治维新这一改革的不彻底性与日本日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内在联系。知识梳理闭关锁国德川家康美富国强兵武士中央征兵文明开化岩仓具视资产阶级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掌握实权的是( )
A. 天皇 B. 大名
C. 幕府将军 D. 武士
C2. 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 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 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
崛起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
输出A3. 倒幕运动中参与的阶层主要有( )
A. 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B. 大名、武士
C. 天皇、大名
D. 将军、商人、资本家
4. 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 )
A. 大化改新 B. 明治维新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工业革命AB5.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日本开始“欧化”的时间是在( )
A. 1603年 B. 1853年 C. 1868年 D. 1942年
6.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 正进行近现代国家建设 B. 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 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CA7.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
A. 废藩置县的成果 B. 文明开化的影响
C. 殖产兴业的成效 D. 对外扩张的结果C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 废除农奴制度
B.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C. 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 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B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0. 明治维新后,柳生家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的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DC11.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则迅速从日本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
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C12.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下列关于这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 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C. 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
D.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13.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 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C. 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都创办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近代工矿企业B14.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 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B. 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C. 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D. 科技立国,重视人才培养C二、综合题
15. 在区域文明发展进程中,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先进国家影响巨大,其引发的区域变化值得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什么影响?受到外国入侵。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文化的心理态度由“赞赏”“崇敬”转变为“差别”“轻蔑”;内心的劣等感转变为优越感。东亚局势进一步动荡。(3)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国家间协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言之有理即可)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美]R·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佩里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3)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派使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扶持民业等。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强化训练1.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日本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材料表明日本( )
A. 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 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 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 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A2.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材料强调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
A. 兼收并蓄  B. 闭关锁国
C. 漫无目标 D. 彻底全面 A3. 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 废藩置县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发展近代工业
D. 提倡文明开化
C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殖产兴业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