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1 17: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练习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聚落的发展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江苏省某一高级中学举行“人文之旅”活动,来到半坡遗址参观,同学们在这一遗址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磨制的石刀    
B.炭化的粟种
C.干栏式建筑
D.各式各样的彩陶
3、下列哪一内容体现了半坡人比北京人进步?(  )
A.会制作石器
B.会使用火
C.过群居生活
D.出现了农业
4、河姆渡人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干栏式建筑
B.建造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C.是我国已知最早制作象牙雕刻的人群
D.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原始农业的人群
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有可能享受主食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道出了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7.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发生改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工具的进步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8.右图是近年来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9.下图是某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一地区的哪种自然环境(  )
A.黄河流域,温暖湿润
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
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
D.长江流域,温暖湿润
10.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11.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1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3.材料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图(a)是什么结构的房屋?它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图(b)是什么结构的房屋?它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3)仔细观察图(a)、图(b)在房屋结构上的不同,请说出各自的优点。
14、【材料话文明】
距今约9000—7000年,在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D
D
D
D
A
C
D
D
A
C
材料分析题
(1)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
(2)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
(3)干栏式房屋可以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14、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