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
(6)孔雀东南飞
一、现代文阅读
1.? 乐府,原来是由汉武帝设立的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府的职能,主要是掌管、制作、保存朝廷用于朝会、郊祀、宴食时用的音乐,还要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加以修改润色,配上乐曲,使之台乐歌唱。设立乐府,是一项有创意的文化建制和文化举措,在我国音乐史、文化史上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魏晋以后,人们便将由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汉乐府”,这样,乐府便由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变成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的名称。 ? 从内容上看由于收集面的广泛,决定了汉乐府题材的广泛。家庭的悲剧、战争的罪恶、暴敛的酷烈、行役的痛苦,无不在汉乐府民歌中得到暴露和歌吟,由此形成中国乐府诗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优秀传统。由于乐府诗采自民间,便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形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汉乐府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是用叙事体,像戏剧小品般选择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对话和事件的描写,表现一则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意义、典型感情的事件,现实性强而生动感人。汉乐府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其中的五言,直接影响了汉末的五言诗,并在建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诗学的正宗。???从南中国和北中国的对峙开始,因为南方北方地理、风尚、习俗、文化传统的差异。加上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产生了具有不同感情特点和语言风格的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是东晋、宋、齐三代的民歌,大部分是民间创作,少部分可能是文人的拟作,经东晋、宋、齐专门的乐府机构的收集、整理,择器配乐,有的还配上舞蹈表演,合文学、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非常高雅的艺术品位。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描写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绝大多数是相思离别的情歌。风格上有的热烈决绝,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缠绵悱恻、一往情深。与这一时期的文人诗相表里南朝乐府民歌也脱离了汉乐府“感干哀乐,缘事而发”和“观风俗,知厚薄”的政教传统,更多地表现人性和向纯粹娱乐的方面发展。在体制上,南朝乐府民歌一般比较短小,最常见的是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格调流利婉转,充满江南水一般的灵动。这些民歌作品,以五言四句之单纯,酝酿出丰富的内涵,创造出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唐代诗人学习取法的对象。今存北朝乐府民歌虽然只有南朝乐府民歌的六分之一左右,但却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社会内容。从对山川、草原的礼赞,刘北方民族爽朗、雄健、尚武的风习,无不洋溢着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飒爽豪迈的气概。其中也有描写出嫁的欢乐、对婚姻的期盼以及对情人的思念等等,内容丰富而立体。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多样,有像南朝乐府民歌一样五言四句形式。也有四言、七百和长短句,语言质朴劲健,粗犷生动,风格雄健豪放,气概悲凉。在同一时期,与产生在江南的南朝乐府民歌形成迥异的艺术风貌,可称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庚信、徐陵、王褒等由南而北的诗人,在汲取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的优点上,各以自己的生活遭际发为歌咏,将南北两种风格、两种美学融为一体。成了唐代诗歌刚柔相济新风格的先驱。 ???????????????????????????????????? (摘编自《乐府诗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第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本是用于掌管、制作、保存音乐和采集民间歌谣的音乐机构的名称,后来才演变成一种可以入乐的诗体的名称。B.乐府产生在在汉代,设立乐府,是一项有创意的文化建制和文化举措,在我国音乐史、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反映汉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D.乐府诗常采用叙事风格,选择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形象刻画,反映社会生活,因而生动感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朝和北朝的乐府民歌在题材、风格、体制、主题方面呈现出迥异的风格,这不仅与地理、风俗和文化有关,也与当时社会有关。B.南朝乐府民歌多为相思离别的情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其中一些作品还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具有高稚的艺术品位。C.现存的北朝乐府民歌,虽数量不多,但内窖却丰富而立体,有对山川、草原的礼赞,也有描写出嫁的欢乐、对婚姻的期盼等等。D.和南朝乐府民歌只宥无言四句相比,北朝乐府民歌形式多样丰富,既有无言四句形式,也有四言、七言和长短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通过“休妻”“拜别”“盟誓”“殉情”等生活场景,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体现了汉乐府善于叙事的特点。B.南朝乐府民歌脱离了汉乐府“观风俗,知厚薄”的政教传统,风格上更偏向于对人性的表现,因而在主题上显得狭隘。C.南朝民歌语言清新、格调高雅,北朝民歌语言质扑、格调雄浑,它们不同的艺术风貌,各领风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庚信、徐陵、王褒等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融合、兼收并蓄,将南北两种风格、两种美学融为一体,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诗歌鉴赏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这首诗一开始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其作用是什么?2.诗中借兰芝之口自述身世“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的目的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下列是对选文中画线诗句的含意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 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4.对节选诗段中焦仲卿和其母亲的对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一番陈述后,他马上去找母亲询问,并表达了自己对兰芝的看法,此时的仲卿是想采用一定的方法,挽救濒危的婆媳关系。B.仲卿对母亲一开始是尊敬的,对刘兰芝说的“大人故嫌迟”的说法是怀疑的,这可以从“何意致不厚”一句可知。C.仲卿的母亲一看到焦仲卿来问及此事已经怒火中烧,把自己对刘兰芝由来已久的“愤恨”立即发泄出来,并命令仲卿速遣兰芝。D.焦母的“遣”意已决,焦仲卿的“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决绝的态度,把矛盾推向了顶峰。但此后仲卿的妥协正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的威力。
三、默写题
3.根据提示写出《孔雀东南飞》中对应诗句。
1.《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四、语言表达
1.把下面四个句子变成一个长句。要求:不能改变句子原意,可以适当增删词语。①古老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②孔雀东南飞文化园位于安庆市西北怀宁县小市镇.③孔雀东南飞文化园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孔雀东南飞》故事原貌。④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再现了焦刘爱情故事的动人场景与汉代古郡风貌。
2.请你根据《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有关内容,为下面的对联配出下联。
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下联:__________
五、选择题
3.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箜篌(hóu)???? 自缢(yì)???? 便言(biàn)???? 否泰(pǐ)B.公姥(lǎo)???? 纨素(wán)???? 窈窕(tiǎo)???? 络绎(yì)C.伶俜(pīn)???? 拊掌(fǔ)???? 哽咽(ɡěnɡ)???? 徘徊(pái)D.葳蕤(ruí)???? 聘礼(pìn)???? 磐石(pán)???? 仕宦(huàn)
4.下列加粗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5.下列加粗的“见”字与“君既若见录”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既为府吏,相见常日稀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D.才美不外见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仲卿妻刘氏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却在结婚两三年后就被婆婆嫌弃。她与焦仲卿诀别时,虽然忧心忡忡,却依然“感君区区怀”。B.2015年1月16日晚,庐剧《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在安徽大剧院拉开了公演的序幕,表演场面可谓附庸风雅,令人叹服。C.汉代女子改嫁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焦仲卿夫妻的婚姻悲剧发生在建安年间,那时焦仲卿妻自求遣归的想法并不奇怪。D.《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夫妻二人对待爱情忠贞不渝,这自然值得肯定。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天下所有的夫妻,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饲养员介绍,动物园内的孔雀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飞行天性逐步降低。对它们进行一定的飞行训练,很有必要。B.“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2014 年11月30日亮相胜利剧院,演出了她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C.千古绝唱《孔雀东南飞》是第一首中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D.汉代实行“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孔雀东南飞》中的庐江小吏焦仲卿,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
8.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B.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9.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枝枝相覆盖
A.仰头相向鸣?????B.嬉戏莫相忘?????C.儿已薄禄相?????D.及时相遣归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称为“乐府诗”或“乐府”。B.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上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C.形式上,汉乐府以五言为主,为以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名为鸳鸯
A.孔雀东南飞?????B.仕宦于台阁?????C.手巾掩口啼?????D.卿当日胜贵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C; 2.D; 3.B
解析:1."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源头"错2."南朝乐府民歌只有五言四句"绝对3."主题上闲的狭隘"于文无依据
二、诗歌鉴赏
2.答案:1.本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鸟飞起兴,直人主题,弥漫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奠定了依恋、缠绵的感情基调。2.意在强调兰芝聪慧、能干、多才多艺,是知书达理的好媳妇.为下文揭示婆媳之间的矛盾根源作了适当的铺垫。3.A; 4.B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孔雀东南飞》一诗开首使用了以美禽起兴的手法,这在古诗中比较常见.这里用来比喻夫妻分别,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2.这段文字采用了古诗中常用的“赋”的手法,铺叙兰芝的才艺,为下文写被遣作铺垫.3.B项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错误;C项,“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分析错,这是兰芝对婆母的反抗;D项,“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分析错.4.在这些分析中,B项的说法不正确.诗中仲卿对兰芝的话并没有怀疑,他对母亲说的“何意致不厚”只是想试探母亲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默写题
3.答案:1.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2.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解析:
四、语言表达
4.答案:示例:位于安庆市西北怀宁县小市镇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读者的古老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原貌的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再现了焦刘爱情故事的动人场景与汉代古郡风貌。
解析:
5.答案:(示例1)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示例2)坚若磐石,痴府吏违母缢庭树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答题时,除要注意从内容上相关之外,还要注意对仗手法的运用。
五、选择题
6.答案:D
解析:A项,便pián;B项,姥mǔ;C项,俜pīnɡ。
7.答案:C
解析:
A.“作息”偏指“作”;B.“公姥”偏指“姥”;D.“弟兄”偏指“兄”。
8.答案:B
解析:“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作“我”。A见面。C被。D见:通“现”,出现,露出来。
9.答案:B
解析: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用于此处不合语境。A项,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使用恰当。C项,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使用恰当。D项,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使用恰当。
10.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飞行天性”与“降低”搭配不当降低”可改为“消失”。C项,语序不当第一首”应该放在“长篇叙事诗” 前面。D项,结构混乱便在察举制中的受益者”可改为“便在察举制中受益”或“便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11.答案:D
解析:A项,把手指比作削尖的葱根。B项,把寿命比作“南山石”。C项,把眼泪比作“成串的珠子”。
12.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相”,都是“互相”的意思。B项,指“我”,表示动作偏指一方。C项,相貌。D项,指“我”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1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D项“抒情诗”错,应是叙事诗。
14.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做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做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