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活动建议: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三块内容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实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分析,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等史实。分析两场战争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重点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秦汉时期的国家具有什么特点?大一统。
东汉末年的政治局面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导入:
你知道“倒屣相迎”,“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典故吗?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等史实。分析了解两场战争曹操一胜一败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语:
你知道“倒屣相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典故吗?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以后,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这一阶段历史的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涌现出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众多英雄豪杰。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
用成语典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1.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说说你知道的官渡之战的历史故事。
2.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说说你知道的官渡之战的历史故事。
3.找出三国鼎立的国家建立者、时间和都城。
整理史实:
对比总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异同,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
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
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
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
教师过渡语:
《三国演义》中曾描述了一个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说的是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谈论天下英雄。同样是在《三国演义》,还有一句更为著名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历史究竟又有什么影响?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史料探究、体验感悟
一、煮酒论英雄——说战争
1.官渡之战
材料一:毛玠(jiè)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材料二: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
——《中国通史》
问题:对比两段这段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周瑜传》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周瑜传》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不同结果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有哪些?
二、煮酒论英雄——读历史
1.读著作
你知道“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出自何处吗?《三国演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2.品人物
材料一:
曹操眼中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二:
时人眼中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
史家眼中的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
文人眼中的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罗贯中
戏台上的曹操:白脸曹操的图片
曹操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你认为该如何评价曹操?
三、煮酒论英雄——话时势
材料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势图》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三: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溢” ……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也很发达。 ……孙权父子也很重视农耕,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材料一是东汉末年的真实写照,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
由材料二、三你获取了什么信息?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
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
一、煮酒论英雄——说战争
1.官渡之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招贤纳士等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赤壁之战
(1)曹操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北方军队不习水战,天气寒冷,粮草短缺,疫病流行;主观上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出奇制胜。
(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有天时地利人和,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二、煮酒论英雄——读历史
1.读著作
影视文学作品有夸大和虚构的成分,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要注意区别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
2.品人物
对曹操的评价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受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尊重客观史实。
三、煮酒论英雄——品时势
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实现了局部统一,各国统治者重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4.评价历史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教师结束语:
今天我们在青梅煮酒的余香中重读那些千古风流人物,仍然能感觉到他们应时势而生力挽狂澜的历史危局意识和责任感。重温那段历史,也能感受到在那个分裂战乱年代孕育着统一的大势,下一课,我们将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
【巩固检测 迁移运用】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巩固检测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昆阳之战?
2.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与袁绍
B.曹操和刘备、孙权?
C.袁绍和刘备、孙权
D.刘备和孙权?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
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
板
书
设
计
部分过渡语:
1.青梅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刘备和曹操的一场酒局,但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这其实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曹操问刘备如今群雄割据,但谁才算得上真英雄;而刘备为了装傻提了无数个名字终究是没有曹操。后者无法,只能把话接过,自己回答:「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意思是:天下英雄惟你我二人而已。而这时,已偷偷答应皇帝要反抗曹操的刘备简直吓傻了,筷子掉落在地,但与此同时正好打下一道雷,刘备就正好顺着自己惧怕雷声的借口,掩饰掉内心的惊惶和曹操的疑虑。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2.曹操的戏曲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当曹操出场时,我们总看见他的脸上涂满了白色的油彩,显得很有点吓人。那么,舞台上白脸的曹操就是历史原型吗?当然不是!因为一个人的脸再白,也不可能像舞台上的曹操那样,白得令人又怕又厌。那么,为什么人们要将曹操涂成白脸呢?戏剧中的曹操形象,基本取自《三国演义》,是个奸相,而奸臣的脸谱是用白色打底,所以曹操在戏曲中的脸谱是白色的。表现的是狠毒、阴险、奸诈、狡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