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三只之间有内在的承接关系,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继而统一北方,而赤壁之战的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促进了江南、巴蜀地区的开发,分裂中却孕育这新的统一,在历史的车轮下,三国走向新的统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三国题材的历史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性的,受《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他们知道一些历史故事,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剖析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潮流中的进步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双方、经过、影响。
2、知道三国鼎立的时间、政权、都城和建立者,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以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2、识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形势图,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曹操崛起的原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正确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
一、新课预习
1、东汉末年,曹操一方面招收流民,进行 屯田制 ,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实行 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策,逐步强大起来。
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 官渡之战 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决战,爆发 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欣赏歌曲《华容道》,注意歌词中蕴含的历史典故:
一曲清歌将君描,难入细微称分毫,胡笳十八催人老,建安风骨半相交。望遍江南风骚,生无限寂寥,铜雀春深空待二乔!忆当年乌巢,破瓒布术绍,匈奴也识英雄貌!来时负气横长矛,归路只余华容道。仰天笑声未了,关候出捉放曹!胜败兵家寻常醪,三劫过后且自嘲。中原子弟多年少,青山终有薪柴烧。
师:这首歌曲所唱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呢,你又是从哪些歌词中发现的呢?
生:曹操 华容道、捉放曹
师:曹操是哪一个时代的人物呢,三国还是汉朝?
曹操究竟是三国人物还是汉朝人物,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第16课:三国鼎立》,“曹操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人物”这个谜底将不攻自破:
三、互动探究与交流展示
展示东汉末年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火并后,军阀纷起,割据一方,展开混战。那么大家观察,先后都有哪些军阀呢?
生:袁绍、袁术、曹操、公孙度、公孙瓒、陶谦、吕布、刘备、刘表、刘璋、孙策、孙权、张鲁、韩遂、马腾
师:东汉末年,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曹操最终崛起,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生:经济上实现屯田制,政治上:招贤纳士,挟天子以令诸侯。
观看视频资料,东汉末年,天下混战,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惨象,人民朝不保夕。曹操招纳流民,分给农民农具、耕牛、种子,让他们辟田垦荒恢复生产,缴纳赋税,即为屯田制度。
招贤纳士,广结天下贤能之人,那么曹操都拥有哪些谋臣武将?
生:荀彧、荀攸、郭嘉、司马懿、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
师:曹操曾多次颁布《求贤令》,不拘一格招纳人才,并在征战中启用人才,即便是他的敌人,也能顾加以信任,例如:驱逐杨奉,揽其麾下徐晃;处决吕布,释其部将张辽;击溃袁绍,纳张郃、高览二将;马超奔走,重用其将庞德,刘备出逃,收容关羽;即便是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也能够用而不疑。由于曹操识才、爱才、用才,势力日益壮大。
在曹操称霸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而政策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曹操推行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那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它又有什么样的感彩呢?
阅读材料,感受谋臣的智慧与军阀的见识:
师:作为袁绍与曹操的谋士,沮授和毛玠他们的见识可谓是异曲同工,而作为军阀首领的袁绍和曹操,他们的行为怎么样?
生:曹操当即立断,赶紧把汉献帝抢到手里,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当断不断,在战争中师出无名,失去了主动权。
师:经过屯田制的推广,人才的辟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行,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征服了黄河南岸地区,那么这时他与谁产生了矛盾呢,最终爆发了哪一场战役?
生:河北集团的首领袁绍,为了争夺北方的统治权,双方爆发了官渡之战。
比较官渡之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不言自明,袁绍强而曹操弱小,战役的结果却发生了惊天的逆转,请同学们欣赏一幕历史剧,领略个中原委:
背景:许攸多次向袁绍进献良策,无奈袁绍弃而不用,反而猜忌许攸与曹操暗通款曲,意欲治罪许攸,许攸大怒之余,叛离袁绍投奔曹操:
学生甲饰演曹操,学生乙饰演许攸
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集团,最终统一了北方。
师:在曹操歼灭袁绍残余势力的同时,曾经与曹操公争天下的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寄居荆襄,在荆州新野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军师,那么诸葛亮是如何为刘备规划事业蓝图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诸葛亮的《隆中对》
生:诸葛亮认为中原的曹操、江东的孙权都是打不过的,刘备应该先占领荆州,在夺取益州,最后图谋中原。
师:人算不如天算,刘备处心积虑夺取荆襄,没想到曹操先下手为强,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东逃,与江东的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爆发了赤壁之战:
师:敌强我弱,孙刘联军如何制定破敌之策呢?
生:周瑜和黄盖演苦肉计,周瑜先打黄盖一顿,黄盖假装投降曹操,乘曹操没有防备时,火烧连环船,打败了曹操。
师:那么依据官渡之战的例子,同学们能否归纳赤壁战争的作用呢?
生:赤壁战争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师:赤壁战争后,三大军阀各显神通,经营天下:
曹操:稳定中原,防御江淮,经略西北;刘备:占据荆襄,图谋巴蜀,进取汉中;孙权:坐拥江东,谋取岭南,窥伺荆州;最终催生了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步骤: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篡位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曹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东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师:根据课本内容填写相应表格,思考,曹操究竟是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
生:不是,曹操死后之后三国时代才正式开始,魏国的皇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师: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统秦两汉”之后变成了“三分魏蜀吴”,从统一变成分裂,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生:倒退,国家分裂了,就会战乱不已。不算倒退,因为最后又统一了。
师:三国分裂的时间长吗,不长,因为三国是短暂的分裂,在分裂中蕴含着统一。那么三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生:三分归晋: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首先灭蜀汉,然后废掉了曹魏皇帝,建立西晋,最后消灭吴国,统一天下。
四、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招贤纳士,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强大起来。经过官渡之战,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在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孙刘联军。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建立蜀汉和东吴。三国后期,司马氏终结三分之势,西晋统一。
五、随堂训练
( A )2、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解析:曹操没有篡汉,篡汉的是他的儿子曹丕;如果没有曹操,曹丕是没有能力篡汉称帝的,所以人们就把曹丕篡位就罪名都记到曹操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