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两位将领是谁?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自主学习】
1.台儿庄战役
日军为打通南北战场,南北夹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 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中日双方军集结100多万兵力展开了 会战,取得 战役的胜利;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 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 、 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1)1941年12月,中国调集重兵拼死抵抗,保卫长沙,结果歼灭大量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2)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 ,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请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小组讨论: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当堂达标】
1. 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诗词来源于生活。“滕城烈,台庄会战英雄血。英雄血,敌尸逾万,李公英杰。”上述诗句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战役和英雄人物是( )
A. 百团大战 彭德怀 B. 淮海战役 陈毅
C.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D. 渡江战役 毛泽东
3.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万家岭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4、“历时4个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 )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下列哪些城市失守后 ( )
A、武汉、广州 B、北平、南京 C、北平、天津 D、上海、南京
6、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 )
A、积极抗日、消极反共 B、消极抗日、消极反共
C、积极抗日、积极反共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7. 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8.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军团长楚云飞联合作战的情景只能出现在:( )
A. 北伐战争中 B. 长征途中 C. 抗日战争中 D. 解放战争中
9、“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 )
①南昌起义 ②九一八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10.归纳法是历史探究学习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事实你能推断出探究的主题是( )
A.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 渴望和平,民主团结
C.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活动2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