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31 16: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导入新课】
出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新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主学习】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 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制订了 ,开展了 运动。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2)1948年9月, 、 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 发起了 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3)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以 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 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合作探究】
1、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当堂达标】
1、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D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C)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3、“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D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D.?会师大西北
5、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C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6.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贡献的是和平解放(??C?? )
A.?徐州????B.?沈阳??C.?北平??D.?南京
7.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B)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
8、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C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次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 (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C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11.1949年4月毛泽东的一首七律,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的“天翻地覆”指的是(D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战略决战取得胜利????????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2.“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 B )
①戚继光抗倭 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布置作业】
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战略反攻】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战略决战】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案:(1)“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3)三个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