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堂目标
1.了解声调、响度和音色.
2. 学会区分不同的声音.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音调和频率
【导学1】阅读课本P32-33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1.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它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典例1】甲声音波形如下图左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副( )
解析: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表现在图上就是看两个连续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距离越短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快,乙声音的振动频率比甲的快,即乙声音的连续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要比甲的短.
答案:B
【导练1】
1.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和乐谱,当小林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林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D.声音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大
2.人能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D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知识点二 响度和音色
【导学2】阅读课本P34-35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1.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物体的远近有关.
2.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 音色:由物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典例2】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以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和音色 B.响度和音调 C.音色和音调 D.响度和音调
解析:“擂鼓”形容浪潮冲击声的响度大,由音色判断出浪潮冲击声如鼓声,故A正确.
答案:A
【导练2】
4. 在音乐会上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荷塘月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B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三者都是
5.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B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节奏快
6. 音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课堂达标
一、填空题
1.老师上课时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产生的,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声音变得更加响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缘故.
2.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__________,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4.小明在演奏小提琴时,不断用左手去配合右手去按某根琴弦,这样做是为了让小提琴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二、选择题
5. 关于声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B.“那么高的因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震耳欲聋”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D. “不高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6. 人们在迎国庆的音乐晚会上,听到演奏乐团奏出《生命交响曲》,乐曲激昂,人们一下子分出了不同乐器奏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人们利用不同的乐器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振幅不同 D.响度不同
7.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8. 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9.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B.?C.?D.
三、解答题
10. (1)实验A:左手固定钢尺位置,右手用不同力度拨动钢尺.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力度越大,振幅________,响度________.
(2)实验B:左手不断移出钢尺,右手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振动越慢,频率________,音调________.
实验A 实验B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2.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而知人,这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 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4. 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5.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手指蘸水摩擦北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6.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7.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二、解答题
8. 根据声音的不同特征,在下列括号中,选择填空:“响度”、“音调”或“音色”.
(1) 辨别西瓜熟否、瓷碗裂否、铁轨断否,根据声音的( )
(2) “轻声”说话,“大声”喊叫,“震耳欲聋”等是指( )
(3) 调节MP3、电脑、电视机的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4) 区别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5) 弹古筝或吉他之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改变( )
(6) 弹古筝或吉他时,变换手指按弦的位置,这是改变( )
(7) 小明在模仿刘德华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 )
(8) 扩音器、医生的听诊器、两只手掌合拢在嘴边大喊,这是改变( )
(9) 振动物体轻重、振动快慢、振动频率决定( )
(10) 敲打物体的力度大小、振幅大小决定( )
9. 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声波a和声波b在1秒内的振动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回答:
声波a 声波b
(1)声波a和声波b的频率______,音调______,频率都是______Hz.
(2)声波a和声波b的振幅______,响度______,声波________的振幅比较大,响度比较大.
(3)声波a和声波b的音色________(相同/不相同).
10.(1) 实验A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 实验B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C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4) 实验D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E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 实验F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实验G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实验A:不同力度击鼓,观察鼓面振幅
实验B:音叉发声时,靠近乒乓球
实验C:边吹边剪短空气柱,听声音变化
实验D: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里,观察水
实验E:用纸片挡住疏密不同的齿轮,听声音
实验F:玻璃罩内抽气,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G:用筷子敲打不同水量的瓶子,听声音
参考答案
【导练1】
1. C 2. D 3.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导练2】
4. B 5. B 6. D
◆课堂达标
1.振动 响度 2. 振动 不变 升高 3. 响度 音色 4. 音调
5. D 6. B 7. B 8. C 9. D 10. (1) 响度 振幅 越大 越大 (2)音调 频率 越低 越低
◆课后作业
1. C 2. B 3.B 4.B 5. C 6. B 7. C 8.(1)音调 (2)响度 (3)响度 (4)音色 (5)音调 (6)音调 (7)音色 (8)响度 (9)音调 (10)响度 9. (1)相同 相同 4 (2)不相同 不相同 a (3)相同 10. (1)响度 振幅 (2)声音产生的原因或者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音调 频率 (4)声音产生的原因或者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5)音调 频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者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音调 频率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堂目标
1.了解声调、响度和音色.
2. 学会区分不同的声音.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音调和频率
【导学1】阅读课本P32-33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1.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它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典例1】甲声音波形如下图左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副( )
解析: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表现在图上就是看两个连续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距离越短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快,乙声音的振动频率比甲的快,即乙声音的连续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要比甲的短.
答案:B
【导练1】
1.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和乐谱,当小林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林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D.声音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大
2.人能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D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知识点二 响度和音色
【导学2】阅读课本P34-35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1.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物体的远近有关.
2.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 音色:由物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典例2】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以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和音色 B.响度和音调 C.音色和音调 D.响度和音调
解析:“擂鼓”形容浪潮冲击声的响度大,由音色判断出浪潮冲击声如鼓声,故A正确.
答案:A
【导练2】
4. 在音乐会上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荷塘月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B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三者都是
5.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B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节奏快
6. 音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课堂达标
一、填空题
1.老师上课时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产生的,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声音变得更加响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缘故.
2.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__________,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演唱会上,坐在后排的小陈可以清晰地听到他喜欢的明星的歌声.因为歌手发出的声音经过扩音设备____________大大增强.虽然看不清台上的歌手,但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也能辨认出演唱的歌手.
4.小明在演奏小提琴时,不断用左手去配合右手去按某根琴弦,这样做是为了让小提琴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二、选择题
5. 关于声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B.“那么高的因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震耳欲聋”是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D. “不高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6. 人们在迎国庆的音乐晚会上,听到演奏乐团奏出《生命交响曲》,乐曲激昂,人们一下子分出了不同乐器奏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人们利用不同的乐器的( )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振幅不同 D.响度不同
7.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8. 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9.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A.?B.?C.?D.
三、解答题
10. (1)实验A:左手固定钢尺位置,右手用不同力度拨动钢尺.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力度越大,振幅________,响度________.
(2)实验B:左手不断移出钢尺,右手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振动越慢,频率________,音调________.
实验A 实验B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2.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声而知人,这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3. 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4. 小明在家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他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是否满的?(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5.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手指蘸水摩擦北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6.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达州市委宣传部、文广局、市电视台主办了“红歌连连唱”.小琴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有关她的歌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听到她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B.小琴同学发出的歌声是她的舌头振动产生的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说明她的声音响度大
D.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琴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7.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二、解答题
8. 根据声音的不同特征,在下列括号中,选择填空:“响度”、“音调”或“音色”.
(1) 辨别西瓜熟否、瓷碗裂否、铁轨断否,根据声音的( )
(2) “轻声”说话,“大声”喊叫,“震耳欲聋”等是指( )
(3) 调节MP3、电脑、电视机的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4) 区别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5) 弹古筝或吉他之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改变( )
(6) 弹古筝或吉他时,变换手指按弦的位置,这是改变( )
(7) 小明在模仿刘德华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 )
(8) 扩音器、医生的听诊器、两只手掌合拢在嘴边大喊,这是改变( )
(9) 振动物体轻重、振动快慢、振动频率决定( )
(10) 敲打物体的力度大小、振幅大小决定( )
9. 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声波a和声波b在1秒内的振动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回答:
声波a 声波b
(1)声波a和声波b的频率______,音调______,频率都是______Hz.
(2)声波a和声波b的振幅______,响度______,声波________的振幅比较大,响度比较大.
(3)声波a和声波b的音色________(相同/不相同).
10.(1) 实验A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 实验B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C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4) 实验D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实验E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 实验F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实验G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实验A:不同力度击鼓,观察鼓面振幅
实验B:音叉发声时,靠近乒乓球
实验C:边吹边剪短空气柱,听声音变化
实验D: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里,观察水
实验E:用纸片挡住疏密不同的齿轮,听声音
实验F:玻璃罩内抽气,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G:用筷子敲打不同水量的瓶子,听声音
参考答案
【导练1】
1. C 2. D 3.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导练2】
4. B 5. B 6. D
◆课堂达标
1.振动 响度 2. 振动 不变 升高 3. 响度 音色 4. 音调
5. D 6. B 7. B 8. C 9. D 10. (1) 响度 振幅 越大 越大 (2)音调 频率 越低 越低
◆课后作业
1. C 2. B 3.B 4.B 5. C 6. B 7. C 8.(1)音调 (2)响度 (3)响度 (4)音色 (5)音调 (6)音调 (7)音色 (8)响度 (9)音调 (10)响度 9. (1)相同 相同 4 (2)不相同 不相同 a (3)相同 10. (1)响度 振幅 (2)声音产生的原因或者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音调 频率 (4)声音产生的原因或者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5)音调 频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者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音调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