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 学案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鸦片战争 学案课件(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31 21: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目标导航首页末页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为了开辟 ,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男耕女织式的 经济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知识要点首页末页海外市场自然(2)英国为了改变在正当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 ,并从中牟取暴利。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3)直接原因(导火线):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 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知识要点首页末页鸦片林则徐虎门2.时间: 年—1842年
3.经过:
(1)开始: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
(2)1841年初,英军强占 ;进而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 等战死;知识要点首页末页1840香港岛关天培接着,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 壮烈牺牲。
(3)1842年8月,英军到达 ,清政府屈服签约。
4.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知识要点首页末页 陈化成南京南京条约5.《南京条约》:
(1)主要内容:①五口通商:开放 、福州、
、宁波、 ;
②割 给英国;
③赔款2 100万银元;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知识要点首页末页广州厦门上海香港岛(2)影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条约;②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及关税自主权,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 从封建社会变为
社会;
③是中国 的开端。
6.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知识要点首页末页不平等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史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活动中,严令外商必须交出鸦片,并保证不再走私鸦片;但是,他也主张不禁止外商的正当贸易活动。
2.香港地区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之后英国又先后割占九龙、强租新界)。难点释疑3.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详情:政治上,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瓦解,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方面,由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转化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由反封建转化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难点释疑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历史图片首页末页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图片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历史图片解题技巧首页末页A★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于是借口虎门销烟于1840—1842年发动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故正确答案是A。解题技巧首页末页一、单项选择题
1.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魏源 D.郑成功
2.“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A3.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4.中国人把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战争叫做鸦片战争,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的课题,那么以下最佳课题是( )
A.倾销鸦片的战争 B.开拓市场的战争
C.获取赔款的战争 D.虎门销烟报复战争
5.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康乾盛世
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A6.“中国政府……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引自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文件》)后来英国借此得到的“赔偿”不包括( )
A.允许英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赔偿英国2 100万银元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7.《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关训练B首页末页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瑷珲条约》签订后
C.《尼布楚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9.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10.“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1.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1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关训练C首页末页14.有人认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过关训练A首页末页15.下列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 100万银元
C.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D.五口通商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历史纵横》过关训练材料二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本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资料》过关训练材料三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过关训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一口通商”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过关训练①闭关锁国政策。
②影响:使中国落伍于世界。打开中国市场(或: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工业原料)。(3)材料三中“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所言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关训练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②比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获得哪些感悟?过关训练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挨打;
②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
(言之有理即可)【拓展阅读】?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他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越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拓展阅读1.据悉,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决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19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也曾勇斗鸦片,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 D.签订《马关条约》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A3.180年前,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而被称为民族英雄,这主要是因为他( )
A.打击鸦片贸易,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B.斩断鸦片走私通道,净化了清政府官场环境
C.禁止吸食鸦片,维护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D.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谋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这段话最能说明( )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体系完备
C.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
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能力提升A首页末页6.2018 年 3 月 2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约 600 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面对美国无视世贸规则的行为,中国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拟对自美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关税是一国政府维护本国利益的利器之一,而在中国近代时期,这一利器却被外国侵略者给砸钝了。下列与砸钝中国关税利器同时发生的是( )
A.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火烧圆明园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能力提升B首页末页7.“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对该条约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
B.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8.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9.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
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对这场战争的探讨较全面的是( )
A.一场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B.中国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入到政治层面
D.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它的客观进步性能力提升D首页末页10.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B.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能力提升C首页末页首页末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