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1 07: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 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 史事件是(A)
A.虎门销烟 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 D.签订《马关条约》
2. 据悉,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决定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 19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也曾勇斗鸦片,取得 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B)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 对约6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 面对美国无视世贸规则的行为,中国也采取了 相应措施拟对自美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关 税是一国政府维护本国利益的利器之一,而在 中国近代时期,这一利器却被外国侵略者给砸 钝了。下列与砸钝中国关税利器同时发生的是 (B )
A. 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火烧圆明园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180年前,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 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 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而被称为 民族英雄,这主要是因为他(D)
A. 打击鸦片贸易,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B. 斩断鸦片走私通道,净化了清政府官场环境
C. 禁止吸食鸦片,维护了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D. 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这场战争,......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
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 的“战争”是指(A)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 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
便立法治理。”对该条约的影响,理解正确的 是(D )
A. 有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
B.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D.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 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 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C )
A. 赔款2 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堉
9.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 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 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 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 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对 这场战争的探讨较全面的是(D )
A. —场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B. 中国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入到政治层面
D. 战争既有破坏性又有它的客观进步性
10.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 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以鸦 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C )
A. 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B.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
11. 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 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 真实写照。他是(A )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魏源 D.郑成功
12.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 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 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 有烟馆。”这说明清朝(A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13.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 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 判断,该物品指的是(C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14. 中国人把1840_1842年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 战争叫做鸦片战争,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体 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的课题,那么以下 最佳课题是(B )
A.倾销鸦片的战争 B.开拓市场的战争
C.获取赔款的战争 D.虎门销烟报复战争
15.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 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 麓所说的“轰”是指(A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康乾盛世
16.“中国政府......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 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 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 高尚义务了(引自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 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文件》)后 来英国借此得到的“赔偿”不包括(A )
A. 允许英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赔偿英国2 100万银元
17.《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 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 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 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B )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 最早出现在(A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瑷珲条约》签订后
C.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
1D. 《北京条约》签订后
9.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 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A )
A.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 使中国丧失了 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 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0.“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 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1.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 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手工纺织技术较弱
C.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D. 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2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D )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 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 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 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 步。”文中的“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是(C )
A.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由此起步
B.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有人认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在 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 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 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 一观点的是(A )
A.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 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C.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迀的主要特征
D. 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 旧观念受冲击
25.下列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 图的是(D )
A. 割占香港岛 _
B. 赔款2 100万银元
C.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 商
D. 五口通商
26.“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 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 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谋得暴利, 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这段话最能说明 (D)
A.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英国的 经济侵略
B. 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体系完备
C.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 片
D.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 中国市场
2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 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 ‘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 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 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 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 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 “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
A.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二、综合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 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 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 “一口通商”政策。
一一《历史纵横》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 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本国外相巴麦 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 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 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央国资广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
战争资料》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 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 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 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 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 要解体一样。
一一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一口通商”政策 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 么消极影响?
① 闭关锁国政策。
② 影响:使中国落伍于世界。
(2)材料二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什么?
打开中国市场(或: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和 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⑶材料三中“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怎样 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 克思所言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隔 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 比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获得哪 些感悟?
①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挨打;
② 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