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1 15: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蔡元培的富贵
余世存
?? ①?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 ②?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他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 ③?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先生发布了褒杨令, 称赞他,“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 ④?蔡元培的做官机会太多,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蔡先生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 ⑤?一生受惠于蔡元培的人大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甚至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藉诗人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蹭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數年不断。
?? ⑥?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后.再难以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这方面,蔡元培的自给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 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应允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和薪金,为此. 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还通过同乡挚友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并维持国内妻儿的生活。
?? ⑦?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 ⑧?1898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他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 ⑨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 :“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 庶几近之。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髙,但他没有谋私谋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 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 C.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便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或编译以嗛取生活费用。 D.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士,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 E.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大学校长。 2.为什么说“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章从哪几方面写“蔡元培的富贵”?请简要分析。
2.????????????????????????????????? ????代理北大校长 ????????????????????????????????????????智效民 ?? 抗曰战争结束后,根据建设需要,远在西南边陲的北京大学等单位需要尽快返回北平。当时人们把这一行动称为“复员”。傅斯年逝世后,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在回忆文章中说:“抗战胜利,各校复员,北京大学地位重要。我和他商量,想请胡适之先生担任校长,他也极力主张。不过胡先生不能立即回国,结果,又把代理校长推到他的身上。他当时虽表示不愿,但北大是他的母校,而胡先生又是他的老师,我以大义相劝,他也不得不勉强答应。” ?? 傅斯年在北大校庆时曾经表示:蒋梦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不如胡适之,但他办事的能力也比胡先生强。因此他半开玩笑地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蒋梦麟听到这番话以后,幽默地对他说:“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 我们两人是北大的功狗。” ?? 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I945年9月,傅斯年以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身份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随后他派遣陈雪屏、郑天挺、杨振声、曾昭抡等人回到北平接收北大校产,为学校复员做准备。不久傅斯年也抵达北平。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他还争取到了北大周围的许多敌伪房产和无主民房,其中包括相公府、东厂胡同的黎元洪故居、旧国会大厦等建筑。为此,他在致敌伪产业处理局等部门的公函中称:“查本校复员在即,需用房屋至为迫切。兹将邻近本校之敌伪房产地址开具清单,敬希惠察,允将单列各处暂为拨借应用,或订价购置以济急需。”在致李宗仁、孙越崎、熊斌的电报中称:“本校校址不敷亟待购置民房,拟请将后门、沙滩、马神庙、南北池子、皇城根、南夹道、南河沿一带及西四至西单间之敌伪房产尽先拨归本校价购以资应用。”据陈雪屏回忆,傅斯年经常对他说:“关于行政上的业务, 我们应先替胡先生办好,将来不劳他操心。即以校产为言,他断不愿和别人抢东西的。”这说明,让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确实是明智之举。 ?? 抗战胜利后,日伪时期的北平大专院校师生如何安排,是教育当局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人手不够,陈雪屏聘用了一些日伪时期的教员讲课。但这时傅斯年已在重庆发表声明,为保持北京大学的纯洁,坚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1945年11月,傅斯年抵达北平时,陈雪屏等人到机场迎接。傅斯年见到陈雪屏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他与伪大学的教师有没有来往。陈雪屏如实回答后,傅斯年很不满意,他激动地说:“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 ?? 伪教职员听说傅斯年坚决不录用他们,便四处活动,要求继续留用。 ?? 他们甚至向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请愿,还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致傅斯年公开信,申述他们留下来充当日伪教员的理由和苦衷。这些理由和苦衷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就连陈雪屏也认为,除了极少数人甘心附逆外,大多数人是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来的,因此不必过于认真。对此,傅斯年再次发表声明,重申不用伪教职员的决心。他说,抗战开始后, 北大是请全体教职员内迁的。事实上,除了周作人等一两个人以外,其他人都应该响应。即使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内迁,也可以到辅仁大学或燕京大学任教。因此,那些到伪北大任教的人与北大毫无关系。他还说:“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 必须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负教育责任的岂不成了国家的罪人?” ?? 1946年8月,已经卸去北大代理校长之职的傅斯年在《经世日报》发表《漫谈办学》的文章,提出要办好一所学校,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面对教师们“衣食无着”的困境,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第二,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第三,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否则就会风潮不断。第四,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其中“包括自由的思想,规律的行动,求学的志愿,求真的信心,师生相爱的诚意,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文章结束时他自豪地说:“我这几个月负北京大学的责任,实在一无贡献,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只有一条颇堪自负的,便是‘分别泾渭’,为北京大学保持了一个干净的纪录。”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经过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的极力相劝,傅斯年同意出任北大代理校长,表现了他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教育的责任。 B.文章多次引用了傅斯年所写的公函及电报,意在表现傅斯年办事认真负责,不畏权贵,敢于为母校争取利益的精神。 C.傅斯年知道胡适之不愿意和别人抢东西,所以他就代胡适之做好杂事,好让他回来后能够不为杂事所扰,安心治校。 D.傅斯年治校坚持原则,为的就是为北京大学保持一个干净的纪录,保证学校是一个正是非、 辨忠奸的地方。 E.《漫谈办学》一文是傅斯年对自己作为北大代理校长的自我评价,既有谦虚的低调,也有自负的髙调,表现了他的坦荡。 2.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件事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傅斯年被认为是“北大的功狗”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傅斯年在任北大代理校长时“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是不是真的是“一无贡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3.??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 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 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 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 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 毫不过问,教衍三四年,漆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 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 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结合全段来看,这里的“宗旨”指的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有怎样的“宗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宗旨”? 2.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 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3.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 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 4.请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5.本文是作者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辞,可为什么主体部分是向学生提出谆谆教诲与建议希望?谈谈你的理解。 6.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三、默写题
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__________。1917—1928年任__________校长,主张“思想自由,__________”,实行教授治校。其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

四、语言表达
1.下面是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殷切希望,请用对偶句概括蔡校长的希望,字数在20—30字之间。 ??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 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蔡元培先生曾在大学演讲时说到人生的三个时期,即预备时期,幼年;工作时期,壮年;休息时期,老年。 ? 他接下来说,预备时期,__________。少年受益于社会,欠下债,债是要还的。工作时期,也是还债时期。__________,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老年进入休息时期,如果有能力,__________。即便休息,“半息”就可以了,不要“全息”。健康状况允许,又有份事业,是个实业家、教育家、著作家,继续工作着,不知老之将至,当然更好。
3.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除字母和数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五、选择题
4.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指摘(zhāi)? ?? 数载(zài)???? 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会晤(wù)????? 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 C.提携(xié)???? 肄业(yì)?????? 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 D.敷衍(yǎn)????? 切磋(cuō)????? 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怡误????轻侮????大相背弛????无虞缺乏 B.详悉????殷勤????道德沦丧????旁稽博采 C.冶游????筹集????终南捷径????光阴虚渡 D.典藉????当轴????精旨奥义????力矫颓俗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 ,容有底止。
②不唯 ,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③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 ,无虞缺乏矣。
A.学问???? 坦诚相待???? 旁征博引 B.造诣???? 开诚布公???? 旁稽博采 C.造诣???? 开诚布公???? 旁征博引 D.学问???? 坦诚相待???? 旁稽博采
7.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任鸿隽称蔡元培具有①处处为人无我的真精神②对人接物坚持两个原则③一个是尊重他人的人格④一个是承认他人的理性⑤重庆《中央日报》 1940年3月24日⑥






A.

”;“


。”(
)
B.




。(
)
C.
"
”;“


”(
)。
D.




???? (
)。
A.A??????????B.B??????????C.C??????????D.D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决策。转型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极大地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
②?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③?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④?尤其是将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学轻术”的思想
⑤?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黑板上种田"式教学方式
⑥?而且可能将彻底改变某些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不良局面
A.①③⑤⑥④②???????????????????????B.①②⑤⑥④③ C.⑤⑥②④①③???????????????????????D.⑤⑥②③①④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大学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能够考入北京大学深造是广大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B.蔡元培对症下药,一步步地改造北大,北大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C.蔡元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 D.作为北大学子,听到如此饱含感情发自肺腑的劝勉之声,没有谁能勤勉自励,热血沸腾。
10.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后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了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展现出全新的风貌。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_______________。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A.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大批腐朽守旧人物被清除,大批新学人物和旧学人士被延请到北大 B.教师队伍素质大大提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延请大批新学人物和旧学人士进入北大 C.延请大批新学人物和旧学人士进入北大,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D.大批新学人物和旧学人士被延请进人北大,一大批腐朽守旧人物被清除,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DE; 2.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①蔡元培一生不谋私谋家,没有置备財产,但受惠于蔡先生的人却十分多,这种以国事为念的举动是蔡先生之传统的表现之一:②蔡元培并未染有旧的官场恶习,留学德国期间,为解决生活问题,他做过家庭教师,也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做过著文或编译的工作,他的自食其力是中国人中少有的:③面对社会变革和新的社会形势,蔡元培不畏强权,不为富贵,不惜辞去官职,为民谋利,以表心志。 3.①从蔡元培对财富和地位的态度方面:生性豪放,不拘小节;②从蔡元培如何利用他的财富和地位方面: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③从蔡元培对财富和地位的原则方面: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观点需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收入微薄”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④段说的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B项蔡元培晚年"资助广东藉诗人枣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说法不准确.原文第⑤段是说“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教年不断”,c项.张冠李戴,并非"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轺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或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原文第⑥段是说 "他还通过同乡挚友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或编译”。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这一句话出现在全文的开头.因此应从下文中筛选与之相关的信息。 3.本題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注意认真体会“富贵”一词的含义,然后从文中找到描写“蔡元培的富贵”的相关语段.再根据语段内容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答題区域在第④⑥⑦段。例如,第④段“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藉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北,接济困难亲友,“ 学生”,以此类推即可。
2.答案:1.CD; 2.一是接收校产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二是坚决拒绝伪北大教员继续留任。 3.①尽心尽力地为北大做了一些“杂务的事”,做好了胡适之回来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劳苦功高。 ②办事能力强。 4.不是。①在为学校复员做准备的时候,需要一个有能力做好“杂务的事”的人。②在为学校复员做准备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往往就是一些“杂务的事”。③要做到办好一所学校的四个方面,离不开“杂务的事”,做这样的“杂务的事”就是贡献。④傅斯年尽心尽力做的接收校产和坚决拒绝伪北大教员继续留任这两件事, 虽然只是“杂务的事”,但为北大的复员和北大的纯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析:1.A项,体现“对教育的责任”有误,过于牵强;B项不畏权贵”无中生有;E项自我评价”有误,那篇文章是一篇治校总结。 2.文中第三段说“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后,有两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答时,把下面相关的两件事概括出来即可。 3.作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功狗”的正确理解,结合文章的第二段可知功狗”指的是在学问以外做出了贡献,所以把傅斯年为北大做的这类贡献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本题时,需要明确“杂务的事”是需要人做的,这也是贡献。只要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3.答案:1.这里的“宗旨”指的是求学的目的(目标).在作者看来,求学者应当“为求学而来”,光明正大,而不以“做官发财”为志。因为, “宗旨”偏斜,就会惟分数是争,潦草塞责,虚度光阴,而难有真才实学,从而导致误己、误人、误国的恶果。 2.作者在文中批评了求学为“做官”和“致富”两种错误的“宗旨”。 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出而任事。 3.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4.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词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列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 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的特点,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5.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了听众的兴趣. 6.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解析:
三、默写题
4.答案:蔡元培; 革命家; 教育家; 教育总长; 北京大学; 兼容并包
解析:
四、语言表达
5.答案:品行谨严不染流俗无害根基,娱乐正当无亏道德有益身体。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及正确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从中找出蔡元培从正面提出的希望及从反面否定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最后用对偶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6.答案:也是欠债时期; 壮年为社会做工作; 还要做些力所能及事
解析:
7.答案:校徽由两个同心圆和篆字“北大”构成.“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大”字形似一个人,一人背负二人,三人成众,图案象征北大人肩负团结民众、开启民众思想的重任。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先说明北大校徽的构图要素:两个圆环、篆字“北大” 等。第二步.根据各要素分别写出它们所代表的寓意。重点是对篆字“北大”的理解。
五、选择题
8.答案:C
解析: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
9.答案:B
解析:A项,怡—贻,驰—驰。C项,渡—度。D项,藉--籍。
10.答案:B
解析:学问:知识;学识。
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坦诚相待:坦率诚恳地对待。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
旁稽博采:广泛地查考引用材料进行论证。
11.答案:A
解析:①处没有停顿,不用任何标点;②处是任鸿隽对蔡元培的两句评价,中间应用分号,两句话各用引号标明 ; ③处表示解释说明,应用冒号;⑥处因为是句外括号,所以句号应该在⑤处。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貫的能力,语段话題中心为**高校转型”,⑤和⑥都紧扣“改变”而言,⑥中的~而且”说明是进一步的阐述.所以⑥应在⑤后。①②③④正面谈论转型的意义,②③侧重谈高等教育的意义,①④侧重讲技术的意义。根据由浼入深的阐述顺序, ③应在②后。④中的“尤其”说明其为①的补充,故④在①后。
13.答案:C
解析:A.成分赘余,可删去“广大”。结构混乱,可在第三个分句前加 “使”。D.不合逻辑,“没有谁能”后应加“不”。
14.答案:C
解析:回答本题时,要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四个选项的特点。语段主要介绍了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具体做法。结合选项的意思可知,空格的内容要表述的是蔡元培的治学措施和结果,A、B项先说结果后说措施,可排除;再结合空格前后的句式特点和表述主体可知,空格的内容使用的应是主动句式,且表述的主体是蔡元培,这样就排除了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