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16 青山不老R 六年级上册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难点)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家名片: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县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思录》《只求新去处》等。 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三番五次】屡次。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肆虐——暴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凶猛——凶悍恭敬——傲慢 勇敢——懦弱
凶猛——温顺 普通——特殊【含反义词的词语】
大惊小怪 出生入死 东张西望 今非昔比
来龙去脉 舍近求远 早出晚归 南辕北辙
逢凶化吉 忆苦思甜 深入浅出 进退两难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一位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再读课文,思考: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把绿树比作波浪,描绘了一幅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列数字: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老人植树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2)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遇到了哪些困难?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引用: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引用这句话表明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老人改造山林的困难之大。(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知道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思考:怎样理解老人对命运的选择?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人与青山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人也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一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思考:“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中心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点明主题的作用。老人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 15年含辛茹苦,15年不屈不挠,老人用勤劳的双手,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荒山变成了绿洲,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奇迹。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篇末点题:
篇末点题即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人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点明主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对全文的内容、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有个完整、清晰的印象。1.总结评述式。结尾对前文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
2.蓄势引申式。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3.寓意点破式。此类结尾专用于寓言。写法指导:归宿一宿星宿参天人参参差不齐比喻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3、拓展阅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孟子》【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摘抄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