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试3: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准测试3: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01 22:43:14

文档简介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B
D
B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D
D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水汽输送 (2)④⑥
17.(1)大 (2)不变 (3)2.2×105
18.(1)等于 (2)不变
19.(1)AC (2)水??? ?(3)9:25
20.(1)不是? (2)23.8
21.(1)< (2)升温或加入适量水 (3)198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2.(1)变小 变大; (2)=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优点: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关系对比明显,容易得出结论;
缺点:升降台上升时,塑料袋下降,操作难度大
23.可取 C
24.(1)④②①⑤③; (2)100?mL (3)偏小
25.(1)混合物 (2)< (3)AC
四、解答题(26题4分,27题4分,28题6分,共14分。)
26.(1)降温结晶 (2)A
27.

28. 解:
(1)由图可知,物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8N,故物体的重力为G=18N; (2)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0N,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18N-10N=8N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C
C
D
C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1)饱和溶液。 (2)仍是饱和溶液。冷却结晶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减小了,而蒸发溶剂后的饱和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都减少了。 (3)自然冷却结晶
7.(1) 玻璃棒 (2)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18%
8.无关  可以  与成正比  22  550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10题8分,共13分。)
9.(1)变小; (2)因为在木块漂浮状态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木块的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
10.解:(1)根据甲乙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4.3N-2.2N=2.1N,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5cm×5cm×8cm=200cm3=0.0002m3, ∵F浮=ρ海水gv排
精准测试3: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年5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级解台州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燕发 D.水汽输送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含水的混合物少
3.2017年夏季,我国南方下了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这次事件提醒人们,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将自来水加热煮沸后有水垢产生说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D.城市下水道入口处的篦子利用了过滤原理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蔗糖
7.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8.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9.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0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12.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
A.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 B.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C.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D.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13.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D.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14.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15.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蒸发掉20克水 ②蒸发掉24克水 ③加入3.2克氯化钠 ④加入5克氯化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只有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②表示 。 (2)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 (填序号)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17.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艇体由双层船壳构成,外层与海水接触,外壳选择了钛合金作主材,潜水器在上浮和下潜时,其体积是一定的。潜水器规格:长8.2m、宽3.0m、高3.4m。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总质为22t。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最深达7062.68m海底,创造了深潜水的世界纪录。在这一深度,海水对潜水器lm2表面产生的压力为7.3×107N。(下列答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潜水器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 (选填“小”或”大”) (2)假设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蛟龙号”悬浮在海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N。
18.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重要的溶剂。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使用节水型马桶 (2)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消毒,其溶剂是 。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0.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硝酸钾是常见的化学肥料。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小刚想要配制一份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烧杯中放入100g水,将称好的31.6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搅拌10分钟,却出现了如图中烧杯所示的现象。此时环境的温度可能是 20℃(填“>”、“<”或“=”)。 (2)小刚要使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查阅资料,小刚发现硝酸钾溶液可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但浓度不能高于1%.小 刚要帮妈妈配制硝酸钾溶液用于养花,若称取2g硝酸钾固体,加入水的体积最少为 ml(如不能整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水的密度为1g/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2.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做的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自制的溢水杯,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是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 。 (3)对比图甲和图乙两组实验,新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或缺点?请写出任意一条 。
23.在做配制食盐溶液的实验时,小张总想把食盐溶解的快些,因此他拿起玻璃棒将烧杯中的食盐颗粒捣碎以加快食盐溶解.小张同学的这种操作是否可取?答: ; 小张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小明的思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他提出了一些猜想: A、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食盐颗粒大小有关 B、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C、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是否搅拌有关 … 针对上述猜想,小明设计了一些实验进行验证,如图是某次实??验时的情景,该实验中所要验证的是猜想 (填序号)。
24.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 ?(填“10?mL”、“50mL”或“100mL”)。 (3)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5.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和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 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改进“浮标”的建议 (填字母)。 A.“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 B.“浮标”的杆做得更粗些 C.“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多一些 D.“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少一些
四、解答题(26题4分,27题4分,28题6分,共14分。)
26.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6.蒸发皿内盛有?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经加热蒸发完水分后得到氯化钠固体.实验结果如下表:
蒸发皿所盛物
质量(克)
蒸发皿+氯化钠饱和溶液
86.4
蒸发皿+氯化钠固体
41.4
蒸发皿
25.2
根据实验结果,求: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2)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7.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2.小明将一个实心的塑料块放在水中,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而将塑料块放在酒精中,塑料块下沉。为了探究该塑料块在水中受浮力情况,小明设计了底部装有一个定滑轮的溢水杯。实验中他将已调零的甲、乙两个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溢水杯和烧杯分别放到甲、乙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甲电子秤的示数为m1,乙电子秤的示数为m2,如图1所示。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出该塑料块的重力为G,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塑料块拉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使其浸没在水中,该过程从溢水杯中流出的水全部流入烧杯中,塑料块静止时甲电子秤的示数为m3,乙电子秤的示数为m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如图2所示。已知ρ酒精=0.8ρ水,塑料块始终未接触溢水杯的杯壁和定滑轮,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m1=m3
B.m1-m3=m4-m2
C.2F=(?m1-m3)g
D.G+F=(m1-m3)g
3.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A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漂浮且有1/5体积露出液面,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6g.将密度为ρB的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浸没在液体中,并下沉,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体积之比是1:2(g取10N/kg).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7.2g B.小球B的质量为30g
C.ρ1与ρ2之比为3:1 D.ρA与ρB之比为12:5
4.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1:3,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F甲:F乙=3:2,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球受到的浮力与它的重力相等 B.甲球漂浮,乙球沉底
C.甲球的密度为0.5×103kg/m3 D.乙球的密度为1.2×103kg/m3
5.30℃时,把5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再冷却到30℃,析出硝酸钾固体a克,30℃时,把另一硝酸钾饱和溶液250克,蒸发掉20克水后,温度恢复到30℃,析出硝酸钾固体b克,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2b C.2a=b D.无法确定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为探究晶体制备的适宜条件,某中学九年级的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下面是探究实验的片断。 提出问题:课本上制取明矾晶体的家庭小实验为何要花几天的时间?在超市或商店的货架上,有晶粒很细小的绵白糖出售,也有晶莹的大块状的冰糖吸引着你,而这些晶粒大小均匀的大晶体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实验: ①在100mL烧杯中盛有50mL约80℃的热水,加入硝酸钾固体,不断搅拌,直至加入的硝酸钾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②立即把制得的溶液分别等量地倒入3个烧杯中。 ③其中一个烧杯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水槽里冷却,一个烧杯加热蒸发水分,另一个烧杯自然冷却(如图所示)。 ④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
硝酸钾饱和溶液(80℃)
快速冷却
加热蒸发
自然冷却
实验现象
较小晶体
较小晶体
较大晶体,形状规则
阅读以上片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中配制成的溶液是不是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是仍为饱和溶液?此时的溶液跟实验步骤①中的溶液有何不同? (3)要制得较大颗粒的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7.如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A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2)小红按图B所示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明发现她的操作有误.你认为她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小红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C图,小红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①小红猜想: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中和相关条件,可得:与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小华猜想: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有关,于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浸入液体中,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经计算得出,并测得,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
根据表二的实验示意图和相关数据, 验证与相关的猜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依据是:同一物体浸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 。
请填写实验序号9中的相关数据:为 牛、为 帕。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10题8分,共13分。)
9.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
。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10.严寒冬季,海面结了厚厚一层海冰.
(一)小明想:冰面下海水的密度是多大呢?于是他砸开冰面,进行实验探究:取长5cm、宽5cm、高8cm的长方体物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示数如图(甲)所示;将物块浸没在海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g取10N/kg)问:
(1)海水的密度是多大?
(二)小华想:海水结成的海冰是否含有盐分呢?于是她进行实验探究:取一根空心吸管,将一些小铁钉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将配重吸管放入纯水中,静止后如图(丙)所示;取一些海冰放人烧杯中,待海冰完全熔化后,将配重吸管放入其中,静止后如图(丁)所示。问:
(2)海冰熔化所得的液体密度为多大?海冰是否含有盐分?
(3)小华将此液体置于室外直至其表面又凝固了一层固体,将此固体捞出置于空容器中直至完全熔化成新液体,请合理猜想,新液体的密度可能为 kg/m3。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A
B
D
B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D
D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水汽输送 (2)④⑥
17.(1)大 (2)不变 (3)2.2×105
18.(1)等于 (2)不变
19.(1)AC (2)水??? ?(3)9:25
20.(1)不是? (2)23.8
21.(1)< (2)升温或加入适量水 (3)198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2.(1)变小 变大; (2)=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优点: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关系对比明显,容易得出结论;
缺点:升降台上升时,塑料袋下降,操作难度大
23.可取 C
24.(1)④②①⑤③; (2)100?mL (3)偏小
25.(1)混合物 (2)< (3)AC
四、解答题(26题4分,27题4分,28题6分,共14分。)
26.(1)降温结晶 (2)A
27.

28. 解:
(1)由图可知,物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8N,故物体的重力为G=18N; (2)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0N,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18N-10N=8N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C
C
D
C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1)饱和溶液。 (2)仍是饱和溶液。冷却结晶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减小了,而蒸发溶剂后的饱和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都减少了。 (3)自然冷却结晶
7.(1) 玻璃棒 (2)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3)18%
8.无关  可以  与成正比  22  550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10题8分,共13分。)
9.(1)变小; (2)因为在木块漂浮状态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木块的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
10.解:(1)根据甲乙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4.3N-2.2N=2.1N,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5cm×5cm×8cm=200cm3=0.0002m3, ∵F浮=ρ海水gv排
精准测试3: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测试
基础精准训练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年5月,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开工,以级解台州南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该工程通过管道,将台州北部水资源向南部输送,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海水燕发 D.水汽输送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含水的混合物少
3.2017年夏季,我国南方下了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这次事件提醒人们,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将自来水加热煮沸后有水垢产生说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D.城市下水道入口处的篦子利用了过滤原理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氢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氧气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蔗糖
7.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一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8.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9.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1.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漂浮在水面不开口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当饮料罐全部浸入在水中后,继续向下压一段距离,共用时t0 ,此过程中饮料罐所受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12.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们同时浸没到水中,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减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断(  )
A.两个物体一定处在液体中相同深度 B.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C.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相同的 D.两物体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13.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装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D.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14.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15.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①蒸发掉20克水 ②蒸发掉24克水 ③加入3.2克氯化钠 ④加入5克氯化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只有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②表示 。 (2)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 (填序号)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17.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艇体由双层船壳构成,外层与海水接触,外壳选择了钛合金作主材,潜水器在上浮和下潜时,其体积是一定的。潜水器规格:长8.2m、宽3.0m、高3.4m。该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总质为22t。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最深达7062.68m海底,创造了深潜水的世界纪录。在这一深度,海水对潜水器lm2表面产生的压力为7.3×107N。(下列答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潜水器的外壳选择了钛合金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合金的硬度 (选填“小”或”大”) (2)假设海水密度不随深度变化,潜水器在上浮且未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蛟龙号”悬浮在海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N。
18.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重要的溶剂。 (1)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使用节水型马桶 (2)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消毒,其溶剂是 。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0.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硝酸钾是常见的化学肥料。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小刚想要配制一份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烧杯中放入100g水,将称好的31.6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搅拌10分钟,却出现了如图中烧杯所示的现象。此时环境的温度可能是 20℃(填“>”、“<”或“=”)。 (2)小刚要使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查阅资料,小刚发现硝酸钾溶液可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但浓度不能高于1%.小 刚要帮妈妈配制硝酸钾溶液用于养花,若称取2g硝酸钾固体,加入水的体积最少为 ml(如不能整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水的密度为1g/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2.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做的如图甲所示的演示实验。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自制的溢水杯,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是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 。 (3)对比图甲和图乙两组实验,新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或缺点?请写出任意一条 。
23.在做配制食盐溶液的实验时,小张总想把食盐溶解的快些,因此他拿起玻璃棒将烧杯中的食盐颗粒捣碎以加快食盐溶解.小张同学的这种操作是否可取?答: ; 小张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小明的思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他提出了一些猜想: A、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食盐颗粒大小有关 B、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C、食盐溶解快慢可能与是否搅拌有关 … 针对上述猜想,小明设计了一些实验进行验证,如图是某次实??验时的情景,该实验中所要验证的是猜想 (填序号)。
24.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 ?(填“10?mL”、“50mL”或“100mL”)。 (3)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5.资料显示: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和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和B,如图乙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 ρB,由此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浮标”杆上的二条标记线靠得很近,为了更易区分,请你提出改进“浮标”的建议 (填字母)。 A.“浮标”的杆做得更细些 B.“浮标”的杆做得更粗些 C.“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多一些 D.“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铁丝少一些
四、解答题(26题4分,27题4分,28题6分,共14分。)
26.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6.蒸发皿内盛有?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经加热蒸发完水分后得到氯化钠固体.实验结果如下表:
蒸发皿所盛物
质量(克)
蒸发皿+氯化钠饱和溶液
86.4
蒸发皿+氯化钠固体
41.4
蒸发皿
25.2
根据实验结果,求: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2)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7.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求: (1)物块受到的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深度思维训练部分(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2.小明将一个实心的塑料块放在水中,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而将塑料块放在酒精中,塑料块下沉。为了探究该塑料块在水中受浮力情况,小明设计了底部装有一个定滑轮的溢水杯。实验中他将已调零的甲、乙两个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溢水杯和烧杯分别放到甲、乙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甲电子秤的示数为m1,乙电子秤的示数为m2,如图1所示。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出该塑料块的重力为G,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塑料块拉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使其浸没在水中,该过程从溢水杯中流出的水全部流入烧杯中,塑料块静止时甲电子秤的示数为m3,乙电子秤的示数为m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如图2所示。已知ρ酒精=0.8ρ水,塑料块始终未接触溢水杯的杯壁和定滑轮,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m1=m3
B.m1-m3=m4-m2
C.2F=(?m1-m3)g
D.G+F=(m1-m3)g
3.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A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漂浮且有1/5体积露出液面,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6g.将密度为ρB的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浸没在液体中,并下沉,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体积之比是1:2(g取10N/kg).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7.2g B.小球B的质量为30g
C.ρ1与ρ2之比为3:1 D.ρA与ρB之比为12:5
4.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甲和乙,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1:3,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烧杯中,当甲、乙两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F甲:F乙=3:2,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球受到的浮力与它的重力相等 B.甲球漂浮,乙球沉底
C.甲球的密度为0.5×103kg/m3 D.乙球的密度为1.2×103kg/m3
5.30℃时,把5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再冷却到30℃,析出硝酸钾固体a克,30℃时,把另一硝酸钾饱和溶液250克,蒸发掉20克水后,温度恢复到30℃,析出硝酸钾固体b克,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2b C.2a=b D.无法确定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6.为探究晶体制备的适宜条件,某中学九年级的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下面是探究实验的片断。 提出问题:课本上制取明矾晶体的家庭小实验为何要花几天的时间?在超市或商店的货架上,有晶粒很细小的绵白糖出售,也有晶莹的大块状的冰糖吸引着你,而这些晶粒大小均匀的大晶体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实验: ①在100mL烧杯中盛有50mL约80℃的热水,加入硝酸钾固体,不断搅拌,直至加入的硝酸钾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②立即把制得的溶液分别等量地倒入3个烧杯中。 ③其中一个烧杯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水槽里冷却,一个烧杯加热蒸发水分,另一个烧杯自然冷却(如图所示)。 ④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
硝酸钾饱和溶液(80℃)
快速冷却
加热蒸发
自然冷却
实验现象
较小晶体
较小晶体
较大晶体,形状规则
阅读以上片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中配制成的溶液是不是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是仍为饱和溶液?此时的溶液跟实验步骤①中的溶液有何不同? (3)要制得较大颗粒的晶体可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7.如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A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2)小红按图B所示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明发现她的操作有误.你认为她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小红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C图,小红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①小红猜想: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中和相关条件,可得:与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小华猜想: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有关,于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浸入液体中,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经计算得出,并测得,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二。
根据表二的实验示意图和相关数据, 验证与相关的猜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依据是:同一物体浸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 。
请填写实验序号9中的相关数据:为 牛、为 帕。
三、解答题(第9题5分,第10题8分,共13分。)
9.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
。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10.严寒冬季,海面结了厚厚一层海冰.
(一)小明想:冰面下海水的密度是多大呢?于是他砸开冰面,进行实验探究:取长5cm、宽5cm、高8cm的长方体物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示数如图(甲)所示;将物块浸没在海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g取10N/kg)问:
(1)海水的密度是多大?
(二)小华想:海水结成的海冰是否含有盐分呢?于是她进行实验探究:取一根空心吸管,将一些小铁钉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将配重吸管放入纯水中,静止后如图(丙)所示;取一些海冰放人烧杯中,待海冰完全熔化后,将配重吸管放入其中,静止后如图(丁)所示。问:
(2)海冰熔化所得的液体密度为多大?海冰是否含有盐分?
(3)小华将此液体置于室外直至其表面又凝固了一层固体,将此固体捞出置于空容器中直至完全熔化成新液体,请合理猜想,新液体的密度可能为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