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物。请问它出自(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4.“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
A. 河姆渡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5.一位导游在介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时,描述准确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假如你来到约6000多年前的半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地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 )
A. 小麦 B. 粟 C. 玉米 D. 水稻
7.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 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使用骨耜耕地
8.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刻猪纹黑陶缸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 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
C.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
D.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等,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0.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
11.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河姆渡出土的带有稻穗纹的陶器 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
(1)图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材料三: 请回答:问题一: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一河流流域?问题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问题三:材料三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何种建筑?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石器?问题四: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
练习答案:
1.C 2.D 3.B 4.B 5.B 6.B 7.C 8.C 9.B 10.B
11.(1)A
(2)可从出土地点、农作物、陶器(器物)图案、造型、距今时间等方面回答。
(3)河姆渡居民已从事农业劳动或河姆渡居民能种植水稻农作物。
12.(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黄河流域。(2)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北京人的进化过程。(3)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4)会种植庄稼,居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如图是出自“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的原始居民遗址中的文物。请问它出自(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4.“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 )
A. 河姆渡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5.一位导游在介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时,描述准确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假如你来到约6000多年前的半坡居民家中,他们热情地端出香喷喷的食物招待你,你认为这一食物原料最有可能是( )
A. 小麦 B. 粟 C. 玉米 D. 水稻
7.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 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使用骨耜耕地
8.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刻猪纹黑陶缸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 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
C.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
D.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等,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0.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
11.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河姆渡出土的带有稻穗纹的陶器 河姆渡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
(1)图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一九二九年发见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材料三: 请回答:问题一: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一河流流域?问题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问题三:材料三图一图二分别是哪类居民的何种建筑?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石器?问题四:与材料一中的人物相比,材料三中原始居民有了哪些进步?(从生产、居住、工具等方面)
练习答案:
1.C 2.D 3.B 4.B 5.B 6.B 7.C 8.C 9.B 10.B
11.(1)A
(2)可从出土地点、农作物、陶器(器物)图案、造型、距今时间等方面回答。
(3)河姆渡居民已从事农业劳动或河姆渡居民能种植水稻农作物。
12.(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黄河流域。(2)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北京人的进化过程。(3)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4)会种植庄稼,居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