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功能和意义。知识梳理晋长平富国强兵356县制井田制度量衡知识梳理李冰灌溉天府之国一、选择题1. 战国初年,晋国的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
A. 齐、楚、赵 B. 韩、赵、魏
C. 楚、燕、韩 D. 秦、齐、魏
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城濮之战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B D 一、选择题3. 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
①战争规模大②参战兵力多③交战区域广④持续时间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某中学刚调来了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 )
A. 秦燕 B. 秦楚 C. 齐楚 D. 齐燕D A 一、选择题5. 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并最终对秦统一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 )
A. 管仲 B. 商鞅 C. 吴起 D. 董仲舒
6.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B A 一、选择题7. 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 )
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8.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建立县制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B D 一、选择题9.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这样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建立县制 D. 奖励军功
10. 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B.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 商鞅的智慧与策略D. 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D A 一、选择题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都)乡邑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确立行省制 D. 推行郡国并行制
12.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 D 一、选择题13. 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 齐桓公称霸中原
B. 商鞅变法
C. 郡县制的确立
D. 百家争鸣B 一、选择题14.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如下图所示)。此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郑国渠 D. 黄河A 一、选择题15.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西周时期
②由李冰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二、综合题16.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是谁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是谁成就了帝国的霸业?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的改革大潮中去吧!
【时代纷争乱不停】
材料一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
二、综合题(1)材料一中的诗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怎样的政治局面?
(2)当时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二、综合题【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二、综合题(3)阅读材料二中的图三,分析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原因、目的。图三中的人物应是谁?
(4)材料二中的图四反映的是商鞅与秦国反对变法的顽固派的论战。面对责难,如果你是商鞅,你将怎样辩驳?
原因:秦国国力虚弱,不为各国所重视;目的:立志变法图强。秦孝公。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或治理国家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二、综合题17.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二、综合题【提炼信息】
(1)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叙述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请简要归纳。
【角色扮演】
(2)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贵族,你会不会支持商鞅变法?请简要说明理由。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发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不会。因为奖励军功这一措施剥夺了贵族子弟世袭爵位的特权,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二、综合题【回顾教材】
(3)用材料中的原话说明商鞅变法取得的效果。“强国兼并地盘”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深入理解】
(4)“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中的“法度”指的是什么?请指出“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这一变化的实质。“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争霸称雄。分封制。奴隶制度开始被封建制度取代。二、综合题【方法探究】
(5)对于商鞅变法,同学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商鞅被车裂而亡,所以变法失败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那么,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强化训练1.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2. 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建立县制D B 强化训练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者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D 强化训练4.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 迁都咸阳,建立县制C 史海拾贝立木取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的集市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史海拾贝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