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七子之歌---台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概况;
2、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
3、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4、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蓄谋已久。
2)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
3)清政府腐朽没落,避战求和。
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镇压,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2、甲午战争形势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讲解
阶段 主要战役 战况 主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开战
第一阶段(1894.7--9)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大战 清军丧失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 在日军占领旅顺大连,在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被淹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要战役:黄海战役
甲午海战,邓世昌怒撞敌舰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要战役:辽东半岛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死难者有18000余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主要战役: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战役,
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内容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割地)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赔款)
3、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 (增开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的影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小结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目标导学三:瓜分中国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大青蛙: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思考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又主动招商引资,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办厂。试述这二者有何不同?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
2)影响不同:前者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后者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就业,吸引外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1899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2、深入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3、完成《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1、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著在,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的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下列清军将领在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是(B)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3.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4、《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D)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开放工厂的特权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5、下图中诗人所言“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指什么时间什么事件?(C)
A、1840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
C、1895年《马关条约》D、1901年《辛丑条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随堂练习
6.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它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见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划定,便向六国列强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该国是(B)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概况; 了解左宝贵、徐邦道、邓世昌、丁汝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能力目标: 分析《马关条约》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过程 与方法 教师启发为主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体,通过视频、图片的史料、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 台湾》,引入新课:
歌曲中的台湾是怎么成为背井离乡的孩子的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第4课,了解那段令人辛酸屈辱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4页第一节,总结甲午战争爆发而原因
教师总结: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蓄谋已久。
帝国主义国家的纵容。
清政府腐朽没落,避战求和。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镇压,日本借机挑起战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 主要战役 战况 主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开战
第一阶段(1894.7--9)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大战 清军丧失制海权 邓世昌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 在日军占领旅顺大连,在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被淹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及下列材料,让学生谈感想。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的《世界报》刊文写道“日
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盲的假面具,露出了野蛮的真面目”
学生说出感想:满清腐败无能,日军残忍如禽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
清政府的腐败,装备落后,准备不足、避战求和
日本实力雄厚,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致使中国京津地区受到安全威胁;中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受到收缩和损害。
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了还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③开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④开工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2.教师总结《马关条约》根本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6页,简单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始末。
2.教师指出:“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师展示《时局图》组织学生完成《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的海湾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 广州湾 两广、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3、提问:当时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呢?
学生回答:当时美国正在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进一步提问:为争夺中国市场,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门户开放”。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拓展延伸:教师组织讨论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又主动招商引资,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办厂。试述这二者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进行的。
2)影响不同:前者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后者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就业,吸引外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板书设计
甲 朝鲜东学党起义
午 背景 日本蓄谋已久
战 清政府腐败、妥协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争 丰岛海战 影响
和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大战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瓜 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分 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以及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相关史料,拉近学生的时空距离。充分体会那段屈辱的历史,培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