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九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部编版九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3 15:52:07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范进中举
部编版 九上
新知导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笑不止。”
——这是可是有史可查的。
想一想:中举了会发生什么?
新知导入
院试(童试)——县级,童生参加——生员,即秀才
乡试(秋闱)——省级,生员参加——举人
会试(春闱)——国家级,举人参加——贡生
殿试 (皇帝)——国家级,贡士参加——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踢进士及第(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知识链接
古代科举制度
作者名片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讽刺小说家。13岁丧母,20岁中秀才(此后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因财产和权力展开激烈争斗。经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又厌恶虚伪的人际关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53岁去逝,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得知许多官场内幕,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等的卑劣灵魂,腐朽生活有深刻了解;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又使他与下层人民有较多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知识链接
《儒林外史》: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的影响。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
背景介绍
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背景介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圈点批注法要求:
1、画记段落序号,标记需注音、注释的生字词。
2、圈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感悟。
3、在关键语句(主旨句、过渡句、中心论点等)下画横线。
4、有疑问的地方,标记问号。
5、文章分段用“||”,段落分层用“|”
带挈(qiè) 腆(tiǎn)着 啐(cuì) 簇(cù)拥
绾(wǎn) 轩(xuān)敞 锭(dìng)子 桑梓(zǐ)
作揖(yī) 醉醺醺(xūn) 踹( chuài ) 侥(jiǎo)幸 行事(háng) 长(zhǎng )亲 相(xiàng )公 星宿(xiù ) 斟(zhēn)酌(zhuó)
报帖(tiě):报喜的帖子
读一读 记一记
成果检测
(摆架子)
(指写文章的功夫)
(妻子)
(规矩)
(指教书的处所)
(拿给,送给)
1.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3.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4.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5.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6.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成果检测
抢答
抢答
(顾虑)
(很少)
(家乡)
(结交)
(倒霉 )
(施舍 )
(照管)
7.屠户……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8.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9.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10.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
11.倒运:
12.舍与:
13.管待:
成果检测
合作学习
一、欣赏视频《范进中举》
二、个性朗读:
自选片断,合作表演朗读,演绎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
1、根据下面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先组内复述,再小组展示)
2、请用一句概括全文大意。
3、文章可分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小说三要素之——情节
1
2
整体感知
3
4
5
6
7
8
整体感知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小说三要素之——情节
1、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先组内复述,再小组展示)
2、请用一句概括全文大意。
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3、文章可分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卑微的社会地位。
(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借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在这些脸孔中,你认为谁最可笑?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众乡邻
张乡绅
细读探究
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范进
胡屠夫
细读探究
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截然不同,分别表现在对范进的称呼……等方面。
文曲星打得吗?
权变权变
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
态度
礼品
嫁女
动作
现世宝
倒运
贤婿老爷、文曲星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个老爷
一副大肠一瓶酒
训斥、狗血喷头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细读探究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
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一
路低着头扯了几十回。攥在手里
紧紧的,舒过去,缩回去,揣,低头去了。
中举前 中举后
相貌
才学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对范进的态度
不是你的文章好,舍与你的、烂忠厚没用的人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也该撒泡尿照照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才学又高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家老太太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细读探究
尖酸刻薄傲慢看不起
毕恭毕敬巴结讨好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刻画这个人物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细读探究
胡屠户:前倨后恭、阿谀奉承、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虚伪势利、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语言、动作描写 )
附:趋炎附势——巴结讨好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赠予胡屠户一副对联
(请写下联和横批)
上联:要老老实实杀猪
下联:须堂堂正正做人
横批:人直刀快
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细读探究
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有何不同?
中举前:
毫不关心,一向有失亲近
细读探究
幸会!幸会!
世先生
中举后:
称兄连谊,送房送银,竭力拉拢。
为什么要去拜访范进?说明了什么?
细读探究
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说明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他是个怎样的人?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猾
虚伪世故、趋炎附势。
(语言描写)
淡漠岂为桑梓同门
亲近全因金榜题名
道貌岸然
细读探究
赠予张乡绅一副对联
(请添加一横批)
中举前
无食度日,漠不关心
送吃送桌、恭敬有加
中举后
中举后
细读探究
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对有权势者巴结讨好,对不幸者冷漠无情,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冷漠势利的小人。
贫时冷漠不施一粥一饭
贵后殷勤尽送肥鸡高桌
嫌贫攀贵
世态炎凉
细读探究
赠予众乡邻一副对联
(请添加一横批)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张乡绅和众邻居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说明他们都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人,这表现了封建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作者借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细读探究
小说三要素之——环境
中举前 中举后



地位
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被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唯唯诺诺
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忙办事,张乡绅拜访拉拢
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
茅草棚
细读探究
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热衷功名:
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又到处筹钱应考。中举后又欢喜发疯。
懦弱迂腐:
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
圆滑世故、势利虚伪: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
 
细读探究
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爱功名,饥寒屈辱,妻母煎熬,全然不顾
取功名,名利地位,他人恭维,照单全收
一举笑天下
细读探究
赠予范进一副对联
(请添加一横批)
为范进写对联:
上联:爱功名宁忍饥寒屈辱
下联:中金榜终获荣华富贵
精读揣摩
范进也很可笑,他中举以后怎么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举了,他的境况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怪范进会疯,品读范进中举一段。齐读课文。
精读揣摩
1、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
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
精读揣摩
2、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精读揣摩
3、作者是如何刻画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的?
昏厥: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巨大的心理反差导致昏厥。
(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的哪些思想活动,请略作猜测。)
“好,我可以当官了“”好,我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好,我再也不会过贫穷的生活了。“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精读揣摩
3、作者是如何刻画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的?
疯跑: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跌倒:动作、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精读揣摩
3、作者是如何刻画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的?
疯走上集:动作、神态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除了正面描写范进,作者还采用了侧面描写,请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来品味。
精读揣摩
范进中举发疯
正面描写范进
侧面描写众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老太太的慌
报录人、邻居吓了一跳
众人拉不住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科举喜极而疯的丑态。
精读揣摩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从20岁起参加科举考试,苦苦挣扎,追求功名,整整考了35年,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他热切盼望中举,又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几十年来的穷愁潦倒、屈辱卑微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改变,不禁使他喜极而疯。
直接原因:中举喜极而疯。
范进为什么会疯?
精读揣摩
科举考试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金钱权势、功名富贵
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穷困潦倒、衣食无着
地位低下、欺凌辱骂
精读揣摩
在那个自小接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思想教育的社会,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范进耗尽一生青春年华参加科举考试,从20岁考到54岁,然而,中举后发却疯了,你觉得是谁害了他?
所以,范进的疯也是封建科举制逼迫出来的。这篇小说就是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使他们丧失了人格,丧失了灵魂。
直接原因:中举喜极而疯。
根本原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很深,范进热衷于功名利禄。
范进为什么会疯?
精读揣摩
范进中举发疯
正面描写范进
侧面描写众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老太太的慌
报录人、邻居吓了一跳
众人拉不住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科举喜极而疯的丑态。
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精读揣摩
范进中举发疯说明了什么?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鲁迅把这部书称之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说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主要的写作特色是:
1、典型细节描写,小中见大、
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3、夸张的故事情节;
4、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5、讽刺性的动作。
写法探究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 。
锦上添花
课堂练习
读下列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A.“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表现胡屠户粗鲁没修养,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丑像。
B.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油晃晃的衣袖”,把胡屠户的职业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
课堂练习
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
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如特写镜头,讽刺意味十足,表现胡屠户的贪婪和虚伪 。
你还能找出文中其他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来赏析吗?
课堂练习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这一巴掌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刻画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的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归纳本文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
世态炎凉:指在别人有钱有势时就巴结,别人无钱无势时就冷淡的现象。
范进中举发疯
正面描写范进
侧面描写众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老太太的慌
报录人、邻居吓了一跳
众人拉不住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科举喜极而疯的丑态。
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板书设计
想象拓展:
如果发生了这一幕,胡屠夫的表现又会如何?范进的表现又会如何?请结合人物性格,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予以描绘。
送错了,是范敬的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课题 范进中举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2、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 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 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想一想:中举了会发生什么?“ 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笑不止。” ——这是可是有史可查的。 介绍科学考试胜利的诗句 进入情境
作者名片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清代讽刺小说家。13岁丧母,20岁中秀才(此后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因财产和权力展开激烈争斗。经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又厌恶虚伪的人际关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53岁去逝,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得知许多官场内幕,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等的卑劣灵魂,腐朽生活有深刻了解;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又使他与下层人民有较多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 介绍作者 了解作者知作者有助于了解课文。
知识链接 一、古代科举制度院试(童试)——县级,童生参加——生员,即秀才乡试(秋闱)——省级,生员参加——举人会试(春闱)——国家级,举人参加——贡生殿试 (皇帝)——国家级,贡士参加——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儒林外史》: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的影响。 了解科举考试和作品有关知识 补充课外知识,有助于了解课内知识。
背景介绍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了解本文背景 了解本文背景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圈点批注法要求:1、画记段落序号,标记需注音、注释的生字词。2、圈出用得好的词语、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感悟。3、在关键语句(主旨句、过渡句、中心论点等)下画横线。4、有疑问的地方,标记问号。5、文章分段用“||”,段落分层用“|” 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成果检测 读一读,记一记带挈(qiè) 腆(tiǎn)着 啐(cuì) 簇(cù)拥绾(wǎn) 轩(xuān)敞 锭(dìng)子 桑梓(zǐ) 作揖(yī) 醉醺醺(xūn) 踹( chuài ) 侥(jiǎo)幸 行事(háng) 长(zhǎng )亲 相(xiàng )公 星宿(xiù ) 斟(zhēn)酌(zhuó)报帖(tiě):报喜的帖子 二、抢答(题目见课件) 检测字词抢答 积累字词
合作学习 一、欣赏视频《范进中举》二、个性朗读:自选片断,合作表演朗读,演绎人物形象。 分角色表演朗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
整体感知 小说三要素之——情节1、根据下面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先组内复述,再小组展示)2、请用一句概括全文大意。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3、文章可分几层?请概括各层大意。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卑微的社会地位。(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借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了解全文情节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行文思路
细读探究 一、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1、在这些脸孔中,你认为谁最可笑?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截然不同,分别表现在对范进的称呼……等方面。(完成表格内容) 3、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刻画这个人物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胡屠户:前倨后恭、阿谀奉承、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虚伪势利、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语言、动作描写 ) 4、赠予胡屠户一副对联(请写下联和横批)上联:要老老实实杀猪下联:须堂堂正正做人横批:人直刀快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有何不同?中举前:毫不关心,一向有失亲近中举后:称兄连谊,送房送银,竭力拉拢7、为什么要去拜访范进?说明了什么?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说明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他是个怎样的人?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虚伪世故、趋炎附势。(语言描写)8、赠予张乡绅一副对联(请添加一横批)(见课件)9、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中举前漠不关心。中举后恭敬有加。对有权势者巴结讨好,对不幸者冷漠无情,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冷漠势利的小人。10、赠予众乡邻一副对联(请添加一横批)(见课件)二、小说三要素之——环境11、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张乡绅和众邻居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说明他们都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人,这表现了封建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作者借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12、找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热衷功名: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又到处筹钱应考。中举后又欢喜发疯。懦弱迂腐: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圆滑世故、势利虚伪: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13、 为范进写对联:上联:爱功名宁忍饥寒屈辱下联:中金榜终获荣华富贵 分析人物形象,品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通过品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精读揣摩 范进也很可笑,他中举以后怎么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举了,他的境况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怪范进会疯,品读范进中举一段。齐读课文。1、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2、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3、作者是如何刻画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的?昏厥: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巨大的心理反差导致昏厥。(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的哪些思想活动,请略作猜测。)“好,我可以当官了“”好,我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好,我再也不会过贫穷的生活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疯跑: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跌倒:动作、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疯走上集:动作、神态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除了正面描写范进,作者还采用了侧面描写,请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来品味。4、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科举喜极而疯的丑态。5、范进为什么会疯?“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从20岁起参加科举考试,苦苦挣扎,追求功名,整整考了35年,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他热切盼望中举,又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几十年来的穷愁潦倒、屈辱卑微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改变,不禁使他喜极而疯。直接原因:中举喜极而疯。6、在那个自小接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思想教育的社会,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范进耗尽一生青春年华参加科举考试,从20岁考到54岁,然而,中举后发却疯了,你觉得是谁害了他?所以,范进的疯也是封建科举制逼迫出来的。这篇小说就是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使他们丧失了人格,丧失了灵魂。根本原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很深,范进热衷于功名利禄。7、范进中举发疯说明了什么?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品析范进中举发疯一段 品析重点段落,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了解社会状态。
写法探究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鲁迅把这部书称之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说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主要的写作特色是:1、典型细节描写,小中见大、2、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3、夸张的故事情节;4、对比突出人物性格;5、讽刺性的动作。 总结写作方法 总结写作方法
课堂练习 一、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 。二、读下列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A.“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表现胡屠户粗鲁没修养,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丑像。B.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油晃晃的衣袖”,把胡屠户的职业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如特写镜头,讽刺意味十足,表现胡屠户的贪婪和虚伪 。你还能找出文中其他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来赏析吗? 完成练习 巩固
拓展提高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这一巴掌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思考探讨表达 补充相关知识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刻画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的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用自己的话总结全文 总结归纳
作业布置 想象拓展:
如果发生了这一幕,胡屠夫的表现又会如何?范进的表现又会如何?请结合人物性格,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予以描绘。 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