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
古代两河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难点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文明代表:
1.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2.阴历与60进位制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人物扫描: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三、《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合作探究: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印章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略)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材分析
《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2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2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2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魅力—汉谟拉比法典的光辉在法学史上闪耀;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空中花园的神奇;楔形文字、太阴历和六十进位制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古代两河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勾股定理示意图。
老师: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河,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形成约32千米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
幼发拉底河,幼发拉底河是西南亚最大河流。源自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最后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全长约2800公里。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的统一:大约在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文明代表:
1.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2.阴历与60进位制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十进位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它们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数学文明的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讲什么语言,用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值运算都是一致的。无论从幼儿初学识数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复杂数学运算,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它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古巴比伦王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二部分古巴比伦王国,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时间: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PPT出示人物扫描,开拓学生视野。
人物扫描: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三)《汉谟拉比法典》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三部分,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
1.《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法典主要内容: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
3.《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合作探究: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印章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答案见课件)
教学反思(略)
课件27张PPT。导入新课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 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形成约32千米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是西南亚最大河流。源自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最后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全长约2800公里。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 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的统一:大约在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十进位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它们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数学文明的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讲什么语言,用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值运算都是一致的。无论从幼儿初学识数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复杂数学运算,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它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二、古巴比伦王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时间: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人物扫描:汉谟拉比三、《汉谟拉比法典》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主要内容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合作探究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君主专制制度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社会等级森严家庭奴隶制商品经济方面的规定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B 课堂达标检测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C D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
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影响:《汉谟拉
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
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汉谟拉比谢谢大家!
再见!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
学习重点
古代两河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难点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文明代表:
1.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2.阴历与60进位制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人物扫描: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三、《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合作探究: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印章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略)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
教材分析
《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2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2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2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魅力—汉谟拉比法典的光辉在法学史上闪耀;古巴比伦王国的强盛;空中花园的神奇;楔形文字、太阴历和六十进位制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古代两河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勾股定理示意图。
老师: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河,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形成约32千米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
幼发拉底河,幼发拉底河是西南亚最大河流。源自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最后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全长约2800公里。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的统一:大约在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文明代表:
1.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2.阴历与60进位制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十进位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它们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数学文明的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讲什么语言,用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值运算都是一致的。无论从幼儿初学识数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复杂数学运算,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它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古巴比伦王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二部分古巴比伦王国,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时间: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PPT出示人物扫描,开拓学生视野。
人物扫描: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三)《汉谟拉比法典》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学生:依托学案,自主学习教材第三部分,边学边记,找出上述问题。
教师引导:
1.《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法典主要内容: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
3.《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合作探究: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印章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答案见课件)
教学反思(略)
课件27张PPT。导入新课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 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明了钟表等60进位的数字、星期制等历法知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用到的知识,古代两河流域人类早在公元前4000到3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文明。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感受人类法制的源远流长。
4.通过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探讨《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5.通过学习探究,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培养历史观和历史思维习惯。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7页,概括下列问题:
1.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说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的大致时间。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 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源于土耳其境内,与叙利亚形成约32千米界河,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 幼发拉底河是西南亚最大河流。源自安纳托利亚的山区,最后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全长约2800公里。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旱地区,自然环境其实并不算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了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 苏美尔人
两河流域的统一:大约在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订了阴历,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他们就在观 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以两次新月出现的时间间隔长度 29日44分30秒为1个月,每月天数是29天或30天,1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 为29天,6个月为30天,1年共有354天,比太阳年差11天多的时间。为弥补它 与太阳年的差数,采用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 个,有的年份加两个。
问题思考:想想看,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十进位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它们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数学文明的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无论大人小孩,无论讲什么语言,用阿拉伯数字和十进位值运算都是一致的。无论从幼儿初学识数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复杂数学运算,都离不开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它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二、古巴比伦王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页,概括下列问题:
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时间: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头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人物扫描:汉谟拉比三、《汉谟拉比法典》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页,概括下列问题:
1.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
2.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主要内容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规定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从内容看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合作探究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君主专制制度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社会等级森严家庭奴隶制商品经济方面的规定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B 课堂达标检测2. 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而深感自豪。他们纪念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印章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C D 3.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
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
国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4.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1)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图中站立的人物是谁?
(3)坐着的人物递给站立者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有什么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影响:《汉谟拉
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
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汉谟拉比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