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自主学习】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 、 、 、 、 。
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 ,是否正确还需寻找 来证明。
3、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
4、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 。
【学习过程】
一、 问题的提出:
阅读课本30页讨论提出问题 。
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想一想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呢?
阅读教材30页探究点拨 ,设计实验方案。
1.小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交流讨论1.路程的测量使用什么测量工具?
2.时间的测量使用什么测量工具?在时间的测量中误差往往比较大,你打算如果让时间的测量更准确些?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请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收集的数据填入记录表。(此表仅供参考)
实验记录表: 第 组
路程s/m
时间t/s
四、分析与论证:
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算出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此表仅供参考)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探究的结论 。
五、交流: 谈一谈: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六、评估: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
① 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②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③实验认真负责,善于配合,有团队意识
七、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在下面。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写在下面。
【自我检测】
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 车。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 m/s C、6.3 m/s D、0
时间t/s 路程s/m
1 1
2 4
3 9
4 16
5 25
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2)在2.5s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
(3)若斜面长35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6s。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