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
文景之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朝的重要事件,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这场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建立天下。图上是汉并天下的瓦当,直径17.5厘米,是稀罕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的每行瓦的末端,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1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为”与“无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西汉疆域图,学习西汉建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时空观念。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设计意图】结合史料,认识西汉初年遇到的困难,提高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汉初年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景象?可以结合我们第十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的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连皇帝出行也凑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而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就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学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这些内容整理整理,看看哪组同学整理的最快、最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知识,分析西汉初年出现破败景象的原因。
2.西汉初面临的问题
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
(过渡)我们的各组同学整理的都非常完整,值得表扬。假如你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你会如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对,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汉高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又将采取什么政策解决。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原因: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
3.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4.内容: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d.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史料,学习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过渡)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以稳定,汉朝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内容: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b.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c.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
同学们看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在记忆时要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对比汉武帝和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异同,帮助学生牢记知识。
3.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我们称这一局面为“文景之治”。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史料,理解文景之治采取的措施。
4.文景之治的影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和史料,探究文景之治后的繁荣局面和意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历史图片、表格、视频、文字史料等多种方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方面。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对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事实判断,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与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实现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
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去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史实,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随堂练习题可以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和改变教学模式。
课件33张PPT。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秦朝灭亡√01汉并天下
百废待兴一、汉并天下,百废待兴在书上51页找出答案(一分钟找到,做标记;一分钟记忆)西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请思考一下汉初国家面临怎么样的情况?西汉建立
时 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 城:长安内部:积贫积弱
外部:受匈奴骚扰汉初国家面临状况:楚汉久相持未决,
丁壮苦军旅,
老弱罢转饷。
—《史记:高祖本纪》结合图片及史料,思考汉初国家内部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02反秦之弊
休养生息思考汉高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又将采取什么政策解决?二、反秦之弊,休养生息问题: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王朝。
对策:无为而治阅读教材,总结无为而治的具体表现。增加劳动力兵罢皆归家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汉书》卷二《惠帝纪》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吕雉03文景之治
盛世序曲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三、文景之治,盛世序曲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三、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库充盈经济发展结合材料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文景之治”的景象根据视频,思考“无为而治”是否意味着统治者真的无所作为?无为:不妄为,不随意而为;顺其自然,不过干扰民众,而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三、文景之治,盛世序曲论从史出西汉的建立都城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时间建立者背景措施意义措施作用①②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公元前202年长安汉高祖刘邦①②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有为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我们一起来“趣味竞答、快乐点击” A B C1、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A.稳定社会 巩固政权
B.安定天下 发展生产
C.人心思安 以民为本
D.借鉴前朝 收揽人心A心有灵犀:你可以选择你的朋友来回答2、“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A远亲不如近邻: 请你相邻的同学回答3、“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②吸取秦朝速亡教训③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④勤俭治国
A.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D自力更生:请你自己来回答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猜猜“我”是谁?ABC汉景帝汉文帝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