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论教养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论教养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3 2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论教养利哈乔夫上海迪士尼打人事件 2018年7月20日,俩熊孩子跑到了西安一小区一幢大楼的32层楼顶并往下扔砖头。万幸没有砸到人!两熊孩子则被业主与保安抓了个现行!很是令人意外的,在相关事件发生后,熊孩子的家长竟声称:"又没有砸到人,赶紧把他家小孩放了,别把他家小孩吓到了"。最终,在与业主争吵了一番后,熊家长直接将熊孩子给带走了。穷养富养不如教养你怎样看待这两件事?孩子:我可以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可以无教养。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此后,这句话成为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事件 李刚,河北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副科级),是在河北大学校园开车撞死和撞伤两个新生的肇事者李启铭(又名李一帆)的父亲,因其子(李启铭)酒后驾车撞人后口出狂言而出名。2010年10月16日晚,其子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女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经抢救无效后亡故);事发后,李刚凭借后台关系调离北市区继续上任。论教养利哈乔夫【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走近作者背景链接贸然( ) 涵养( ) 恪守( )自持( ) 汲取( ) 遵循( ) 箴言( )
读读写写jízhēnkèhánmàochízūn彬彬有礼( ) 大发雷霆( )随心所欲( ) 一意孤行( ) 自吹自擂( ) 矫揉造作( ) 附庸风雅( ) 扭捏作态( )随机应变( )读读写写bīnɡjiǎo róutínɡyōnɡyùxíng léiyìngniǔ niē允诺( ) 妨碍( ) 汤匙( ) 尴尬( ) 疲惫不堪( )
絮絮叨叨( ) 持续不懈( )字词补充xièxù dāobèiɡān ɡàchíàinuò词语解释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词语解释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论教养利哈乔夫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第二部分:(2-12)分析讨论真正的教养的表现。第三部分:(13-18)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指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第一层:(2-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第二层:(11、12)从正面展开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第一层:(13、14)探讨优雅风度的表现。
第二层:(15-18)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整体感知研习第1部分(1)精段品读读课文第一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段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本文的论题,简洁凝练,直接鲜明。研习第2部分(2-12)1、课文第2段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2.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3.第十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总说与分说的关系4.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5.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6.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7.第十二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8.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研习第3部分(13-18)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②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③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④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4.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家庭是形成个人良好教养的主要场所,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认识,作者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4.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 ①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②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品味语言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课堂小结①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②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③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④优雅风度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教养。⑤归纳结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智慧,便会自然地拥有优雅风度并将修养优雅的举止付诸实践。板书设计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课后作业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拓展延伸关于教养的小故拓展延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1971年的一天,松下幸之助请几位下属去吃牛排。当其他人都吃光了牛排时,他的盘子里还剩下一大半。这时,松下幸之助叫来了服务员:“能把做牛排的厨师请来吗?”不一会儿,厨师忐忑不安地走过来。松下幸之助微笑着说:“我请您过来,是想当面对您说,您的牛排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我已经70多岁了,吃太多牛排,对肠胃和身体都不不好,所以只能吃部分。我怕您看到这盘剩了的牛排,误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而您的上司也可能因此而责怪您,所以想当面跟您解释。另外,如果您的上司不相信您的话,请让他直接打我的电话求证。”说着,松下幸之助站起身来,恭敬地递上自己的名片。厨师接过名片,才得知眼前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激动得连连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