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形状 体积
固态 固定 固定
一、物质的三态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单位:摄氏度-℃
0℃:
规定 100℃:
1℃:
一、温度计 测量前:了解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测量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用法 读数时: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记录时:读数+单位
2.2汽化和液化
蒸发:吸热
1、 汽化的方式 汽化要吸热
沸腾:吸热
(1) 蒸发
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1、蒸发的特点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任何温度都能进行
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温度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 沸腾
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1、 沸腾的规律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达到沸点
2、 沸腾的条件
继续吸热
3、 重要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1) 观察重点: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
(2) 温度-时间图像
OA: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较大
OB: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声音较小
(3) 为了省时节能,可采取的措施:
①用热水代替冷水;
②适当减少水量;
③给烧杯加盖。
4、 沸点
(1)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2) 沸点高低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
也需吸热,但不能降低环境温度,顾无致冷作用
5、沸腾的特点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达到沸点才能发生
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化
1、 气体液化的条件:降低温度
2、 气体液化的途径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 物体之间吸热、放热的条件:两物体之间要有温度差。
三、小结
液体 气体
温度/℃
时间/min
A
B
O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江苏中考试题选编-物态变化
1.(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2.(无锡)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3.(淮安)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周围产生许多“白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4.(泰州)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
A.雨 B.露 C.雾 D.霜
5、(盐城)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6.(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__________所示;
(2)小明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7.(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8、(南京)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工作的.
9、(常州)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
10、(苏州)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吸收/放出)热量.
11、(宿迁)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
罐口出现白雾,用棉花塞住小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
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图乙).原因
是加热使罐内的水经 (填“汽化”或“液化”)成
水蒸气,排出空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
象,水面的大气压 (填“>”、“<”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罐内.
答案:
1、D
2、B
3、B
4、D
5、熔化 吸收 液化
6、甲 98
7、升华 熔化
8、-6 热胀冷缩
9、汽化 降低
10、液化 放出
11、汽化 液化 >
图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熔化和凝固
一、转化图
二、图像
1、晶体熔化规律: 2、非晶体熔化规律:
OA:熔化前,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OA: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AB:熔化时,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C:熔化后,液态,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凝固规律:
CD:凝固前,液态,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DE:凝固时,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EF:凝固后,固态,再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 熔化吸热
三、固体 固体熔化都要吸热
非晶体:熔化吸热
四、相关知识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看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达到熔点
2、晶体熔化条件
继续吸热
达到凝固点
3、晶体凝固条件
继续放热
4、吸放热的条件:要有温度差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
6、不同种类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所以可根据熔点鉴别晶体种类。
7、温度与物质的状态(见右图)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为固态;
温度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是,物质为液态;
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一般为气态。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固
液
温度/℃
O
时间/min
A
非晶体
温度/℃
时间/min
O
A
B
C
D
E
F
晶体
熔点
沸点
固态
液态
气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4升华和凝华
1、 转化图
二、解释现象
1、一直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2、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
3、一直冰冻的冰雕、雪人变小;
4、樟脑(卫生球)变小;
5、灯泡发黑;
6、冰棒上的霜
7、冰箱里的霜
8、霜前冷,雪后寒
2.5水循环
一、物态变化
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二、水循环(参考教材图2-39)
三、节约用水
1、随手关闭水源;
2、根据需要适量用水;
3、二次用水:淘米水浇花、洗澡水冲厕。
本章归纳
一、填写物态转化表
指导:如果说固体是最”硬”的,液体其次,气体是最”软”的,那么物体”变软”的过程
是 热的,”变硬”的过程是 热的;
固体分子间距是最小的,气体分子间距是最大的,那么物质分子间距变大的过程是 的 ,物质 分子间距变小的过程是 的.
2、 关于白烟、白气、白雾
烧开水时冒的白烟实际是 ,它是由于 发生 而形成的.
冰棍冒白烟是由于 发生 而形成的 .
舞台上的白烟,大多采用干冰升华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指导: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白烟大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或凝华而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一、表略;吸 放 吸热 放热 二、小水珠 水蒸气 液化 水蒸气 液化 吸收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固
气
固
液
气
( )( )
( )( )
( )( )
(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