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测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长度和时间测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03 17: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测量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光年??????????????????????????????????????B.?千米??????????????????????????????????????C.?米??????????????????????????????????????D.?厘米
3.在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测量时若用力拉皮尺,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6.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B.?20cm? ? ? ?????????????????????????????????C.?30cm???????????????????????????????D.?40cm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8.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C.?多取几位估计值可以减小误差 D.?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0.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11.在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___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 ?________ cm 。
12.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 cm.图乙所示,停表的时间为 ?________ s. ?
13.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为:①18.23cm.②182.35mm.③17.72cm.④0.1825m,⑤182.2mm其中 ?________和 ?________同学的测量肯定是错误的.若要求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其平均值应是 ?________
14.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秒。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
15.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错误一:________?
(2)错误二:________?
1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a)________;(b)________;
四、解答题(共1题;共8分)
17.写出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误差是由于测量者和测量工具有不同造成的,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是错误,错误和误差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对于误差的理解,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只可减小误差,而不能避免误差。
2.【答案】C

【解析】【解答】光年、千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但不是长度的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了解即可解答.
3.【答案】B

【解析】【解答】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所以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方法.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皮卷尺被拉伸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皮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故选B. 【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6.【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可知,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7.【答案】D

【解析】【解答】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错误和误差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的产生与测量者和测量工具的不同都有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选A.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A正确; B、由速度公式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B正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多取几位估计值不能减小误差,故C错误; D、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的路程就是速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
10.【答案】2.20

【解析】【解答】刻度尺测长度时,如果不是从0开始测,结果要减去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刻度,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读数为2.20cm. 故答案为:2.20. 【分析】测量长度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接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1.【答案】B;2.45

【解析】【解答】解: 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所以选B;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 。 故选:B;2.45 。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
12.【答案】3.00;337.5

【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物体左侧与3.5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5cm﹣3.50cm=3.00cm; (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00;337.5.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 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3.【答案】②;③;18.23

【解析】【解答】解:比较①18.23cm.②182.35mm=18.235cm.③17.72cm.④0.1825m=18.25cm,⑤182.2mm=18.22cm,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182.35mm和17.7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82.35mm和17.7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8.23cm. 故答案为:②;③;18.23.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14.【答案】32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大圈表示的是秒,秒针转一圈是3秒,其分度值是0.5秒,小圈表示的是分,分针转一圈是15分,其分度值是0.5分,此时停表的读数是32秒。 故答案为:32.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刻度尺零刻线没有和物体边缘对齐视线 (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错误有:刻度尺零刻线没有和物体边缘对齐视线;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故答案为:刻度尺零刻线没有和物体边缘对齐视线;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分析】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三看:①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②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③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①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②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结合图认真分析错误之处在哪里.
16.【答案】(1)1;2.47 (2)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被测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6.47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 (2)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 a、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会导致数据偏大或偏小; b、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c、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 故答案为:(1)1;2.47;(2)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相邻刻线间的距离),且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求:物体的一端与零刻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解答题
17.【答案】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因此是不可以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析】【解答】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因此是不可以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分析】从误差的定义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等角度分析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