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习题(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3运动的快慢习题(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03 18: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运动的快慢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2.小王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00m/min;“亚洲飞人”刘翔在男子110m跨栏比赛中以10秒97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约为150Km/h,他们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自行>V刘翔>V火车??????????????????????????????????????????B.?V火车>V刘翔>V自行 C.?V刘翔>V火车>V自行??????????????????????????????????????????D.?V自行>V火车>V刘翔
3.如图所示的y﹣x图象,它可以表示(  )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B.?同种液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某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D.?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它在前2s的速度是(?? )
A.?30 m/s???????????????????????????????B.?25 m/s???????????????????????????????C.?10 m/s???????????????????????????????D.?5 m/s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B.?2m/s?????????????????????????????????C.?1m/s?????????????????????????????????D.?2.5m/s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7.正常运动的客车速度是20m/s,这句话的意义是(?? )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m????????????????????????????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s?????????????????????????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m
8.某同学观察蜻蜓在贴近平静的水面直线飞行时,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分析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向右???????????????????????????????B.?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x轴向左 C.?蜻蜓飞行的速度大于水波的传播速度??????????????????D.?蜻蜓飞行的速度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共6题;共19分)
9.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12秒钟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甲车__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受的是平衡力.
1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11.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图2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
1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13.(1)如图1所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___的. (2)如果汽车的速度表如图2所示,汽车的速度是 ?________ km/h,1.5h后乘客离此地 ?________km. (3)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0km/h,行驶200km,所经历的时间为 ?________ .
14.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 ?________ m/s,合 ?________ km/h.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1分)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 __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________m/s。
16.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
(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7.一辆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7000米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该大桥用了6分钟时间,求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v==10m/s; 羚羊的速度是:20m/s; 汽车的速度:54km/h=15m/s; 速度从小到大排列为: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C. 【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1m/s=3.6km/h. (3)根据V=进行计算.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刘翔的速度: 小王骑自行车的速度: 火车的速度: 由此可知:v火车>v刘翔>v自行车。 故选 B。 【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算出刘翔的速度,然后将三者的速度进行统一,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做出选项。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时间增大,速度不变,速度和时间的比值是变化的,速度和时间不成正比.故A错误. B、根据液体公式p=ρgh得,同种液体ρ一定,g是常量,液体压强跟深度成正比.故B正确. C、某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故C错误. D、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如图所示的y﹣x图象,说明y跟x成正比,凡是两个物理量之间成正比的均符合要求. 两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两个物理量之间是成正比的.
4.【答案】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s/t=50m/10s=5m/s,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2s的速度也是5m/s,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换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 ;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特点的理解,对于加速运动的物体,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6.【答案】B

【解析】【解答】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速度可能改变,所以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其速度在增加,是做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其速度和方向都改变,做的是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错误;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其运动方向在不断地改变,做曲线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B。 【分析】关键是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客车速度是2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 故选B.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1)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沿x轴向左飞行;故A错误,B正确; (2)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以及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得出蜻蜓的运动方向; (2)根据蜻蜓飞行的路程和水波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分析二者速度的大小关系
二、填空题
9.【答案】 32 ; 运动 ; 一定 

【解析】【解答】解:(1)由图象可看出:由甲车和乙车都行驶8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t甲=12s,乙车的行驶时间t乙=4s, 可得:v甲===m/s,v乙===2m/s, 由图象可知:经过12s,甲车路程为8米,乙车路程为s=v乙t=2m/s×12s=24m,因为是反方向,则两车相距8m+24m=32m; (2)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静止,乙车的速度是2m/s,乙车相对于甲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乙车是运动的. (3)因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乙两小车都受到平衡力作用. 故答案为:32;运动;一定.   【分析】(1)取路程相同,根据时间,求得的甲乙的速度,可分别求出经过6秒两车所走的路程,然后可知两车相距的距离; (2)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3)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还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10.【答案】较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后;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解答】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11.【答案】乙;甲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1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 由于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图2中,s与t成正比,因此图2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乙;甲. 【分析】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即可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先根据图1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s﹣t图象判断所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12.【答案】5;10;6.7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 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前===5m/s; 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后===10m/s; 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7m/s. 故答案为:5;10;6.7m/s。 【分析】①已知全程距离和前、后半程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前后半程的运动速度; ②已知全程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13.【答案】地面;静止;100;150;2.5h

【解析】【解答】解:(1)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机和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其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运动的. 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相对司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2)由图2可知:速度v=100km/h, 由v=得: s=vt=100km/h×1.5h=150km. (3)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0km/h,行驶200km,则由v=得: 时间t′==2.5h. 故分别填:(1)地面;静止;(2)100;150;(3)2.5h. 【分析】(1)根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由图可知汽车速度,已知经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可求路程; (3)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变形t=可求经过的时间.
14.【答案】200;720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v=?=200m/s, ∵1m/s=3.6km/h. ∴200m/s=200×3.6km/h=720km/h. 故答案为:200;720. 【分析】已知s=1000m,t=5s,根据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飞机飞行的速度,再根据m/s和km/h之间的进率即可求出答案.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v=s/t;刻度尺;钟表 (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3)大;变速 (4)0.3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小,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小车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可以看出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为0.6m,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s/t=0.6m/2s=0.3 m/s。 故答案为:(1)v=s/t;刻度尺;钟表;(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大;变速;(4)0.3.【分析】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钟表测量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求速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会做加速运动.
16.【答案】(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2)C

【解析】【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 【分析】(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桥用时6分,即t=6min=360s,通过的总路程s=7000m+200m=7200m,所以,火车的速度为v=s/t=20m/s.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注意本题中的总路程是指桥长加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