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2015-2016年中考真题汇编(针对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2015-2016年中考真题汇编(针对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03 18: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机械运动中考真题汇编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2015 抚顺)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桶饮水机桶装水的质量大约1t B.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cm
C. 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是50s D. 中学生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2.(2011 葫芦岛)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成年人鞋的长度约为40cm B. 初中生跑100m的时间约为8s
C. 一名中学生每餐吃的米饭约为4kg D. 一名初中生从二楼下到一楼重力做的功约为1500J
3.(2016 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天宫一号”
4.(2016 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e段
5.(2016 泰安)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上升的电梯 C. 商场内的收银员 D. 货架上的商品
6.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7.(2015 梧州)小明乘坐梧州南站开往广州南站的动车,当动车行驶时,看到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不动,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铁轨 B. 桌面 C. 路旁的树木 D.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8.(2015 深圳)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 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向右行驶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 木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2015 益阳)《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 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10.(2015 邵阳)2015年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0.1m/s B. 1m/s C. 10m/s D. 100m/s
11.(2015 上海)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A. 一定是图线a B. 一定是图线b C. 可能是图线b D. 可能是图线c
12.(2015 成都)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000米,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A. 5 m/s B. 10 m/s C. 5 km/h D. 10 km/h
二、填空题(共6题;共14分)
13.(2016 甘肃)兰州国际马拉松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去年6月李明同学参加了迷你马拉松(全程5Km),他跑完全程用了41min4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比赛时,他感觉路边的路灯都在往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4.(2011 锦州)小刚和同学一起到公园划船.已知船和人总重6 000N,当船在水中静止不动时,船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以船为参照物,坐在船上的小刚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划船时用的桨是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15.(2011 阜新)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________,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16.(2011 抚顺)如图是一种新型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减小了铁轨间的________,使车速可达500km/h.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中,看到车外的景物飞快的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7.(2015 黔东南州)黔东南州三惠县的麻鸭因为捕食鱼虾个体小、肉质鲜香细嫩、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低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位列中国“四大地方名鸭”之一.在风平如镜的邛水河畔,一群麻鸭正在觅食.突然一只羽色艳丽质量为1.2kg的公鸭发现前方12m处有一条小鱼,立即扑了上去,用时4s将小鱼捕获,麻鸭捕鱼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捕获小鱼时,麻鸭不能及时停下来,是由于麻鸭具有________ .
18.(2015 绥化)“五 一”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明去登山.从小明家到山脚下用时30min,车的里程表显示本次行驶的路程为36km,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km/h;小明登上山顶时,感觉呼吸有些困难,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4分)
19.(2014 钦州)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____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________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 cm.
20.(2015 淮安)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 s﹣1) / 4 8 12 16  20 
(1)
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
(2)
物块做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
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
四、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21.南京的玄武湖隧道工程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入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隧道总长为2660m,设计车速为60 km/h.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上从入口处到出口处行驶的路程为4500m,需要15 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
(2)74路公交车以36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处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车节省多少时间 (本题要求有必要的公式、数据代入和计算结果)
22.小强正常步行时脉搏跳动72次/min.他从学校运动场的百米跑道的起点正常步行到终点.测出自己脉搏跳动了108次.问:
(1)小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2)他从家里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门口.花去时间10min,他家离校门口有多少路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解:
A、饮水机桶装水的体积在25L=25dm3=0.025m3左右,质量在m=ρV=1.0×103kg/m3×0.025m3=2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跑完800m的时间在200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答案】D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解:A、成年人的鞋一般为40﹣42码,码数与长度的换算关系为:长度=2×厘米数﹣10,例如:40码=2×25﹣10,故A错误;
B、初中生百米时间一般要在14s左右,故B错误;
C、中学生每餐所吃的米饭不会超过一斤,即不会超过0.5kg,故C错误;
D、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kg,每层楼高约为3m,则学生从二楼下到一楼做功约为W=mgh=50kg×10N/kg×3m=1500J;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应用估测法进行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神舟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若认为“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答案】A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读图可知,ab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更大;
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
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故选A.
【分析】比较汽车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本题既要明确平均速度的比较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同时更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比较.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
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
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答案】B
【解析】【解答】距离 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题意可知小鸟离地面的距离先减小,然后静止在地面;然后再远离地面,离地面的距离在增大;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考查距离 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题意可知小鸟离地面的距离先减小,然后静止在地面;然后再远离地面,离地面的距离在增大.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以铁轨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B、以桌面为参照物,苹果是静止不动的,符合题意;
C、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苹果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木块和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静止,故A错误;
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小车突然刹车,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向右运动,故C正确;
D、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木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无关;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C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的位置都是变化的,所以都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
10.【答案】C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
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为v==≈10m/s.
故选C.
【分析】已知苏炳添百米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
11.【答案】D
【解析】【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
【解答】解:
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
由v=,
乙的速度可能是v===2m/s,也可能是v′===1m/s.
由图线a,当s=8m时,t=4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2m/s;
由图线b,当s=6m时,t=5.5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1.09m/s;
由图线c,当s=6m时,t=6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m/s.
由此可知,a、c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3分37秒52≈218s,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的平均速度v==≈9.2m/s=33.12km/h;
A、5m/s<9.2m/s,故A错误;
B、10m/s>9.2m/s,故B正确;
C、5km/h<33.12km/h,故C错误;
D、10km/h<33.12km/h,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v=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大小.
二、填空题
13.【答案】2;自己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s=5km=5000m,t=41min40s=250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 =2m/s;(2)李明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则路灯相对于李明同学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故答案为:2;自己.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 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题目中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研究对象;参照物;运动状态.题目中一般是告诉研究对象,再就是参照物和运动状态这两个量中的一个,确定另一个量.
14.【答案】6000;静止;费力
【解析】【解答】解:∵船漂浮,F浮=G总=6000N;
相对于船,小刚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小刚是静止的;
划船用的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6000,静止,费力.
【分析】当船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浮力;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就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要判断划船用的桨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要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15.【答案】增大;惯性;运动
【解析】【解答】解:汽车轮胎外表面的花纹,增加了汽车轮胎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刹车时,汽车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种现象是一种惯性现象,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造成的;
以汽车为参照物,汽车就静止不动,路旁的树木相对于汽车,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可知,树木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增大;惯性;运动.
【分析】将题目中告诉的措施: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结合起来即可得到答案;
通过题目中关于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结合惯性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要判断树木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其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16.【答案】摩擦(摩擦力或阻力);列车(列车内的物品或人均可)
【解析】【解答】解:(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使列车与导轨脱离接触,消除了车体与轨道之间的摩擦,从而大大提高了列车速度.(2)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题中看到车外的景物飞快的向后退去,景物是研究对象,它以列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以乘客为参照物,列车与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列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摩擦(摩擦力或阻力);列车(列车内的物品或人均可).
【分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分离等方法;(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物看来,其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17.【答案】3;惯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
麻鸭捕鱼的平均速度v===3m/s,
由于麻鸭具有惯性,当它捕到鱼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故答案为:3;惯性.
【分析】(1)已知麻鸭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的平均速度;
(2)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
18.【答案】72;减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
(1)t=30min=0.5h,
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v===72km/h;
(2)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72;减小.
【分析】(1)知道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压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含氧量越低,人感到呼吸困难.
三、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0~10
(2)乙
(3)3.80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最小示数是0cm,刻度尺最大示数是10cm,所以量程为,0~10cm;(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由图知,甲同学测量方法正确;(3)木块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3.8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80cm﹣0.00cm=3.80cm. 故答案为:(1)0~10;(2)乙;(3)3.80.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答案】(1)20
(2)变速
(3)②③;144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解:(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cm/s.
(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t2),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②③正确;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6s)2=144cm.
故答案为:
(1)20;
(2)变速;
(3)②③;144.
【分析】(1)根据v=计算;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猜想的结论,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四、计算题
21.【答案】(1)解:已知s1=4500m,t1=15min=900s,代入速度公式v= =5m/s;
(2)解:已知s2=2660m,v=36km/h=10m/s,代入公式t=
故△t=t1-t2=900s-266s=634s;即10.57 min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可以计算时间.
22.【答案】(1)解:该同学正常步100m所用的时间: ;
速度
(2)解:由s=vt=1.1m/s×10×60s=660m
【解析】【分析】利用已知的路程和时间可以计算速度,利用速度和和时间计算总路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