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3 16: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经过;知道二次革命概况;了解袁世凯称帝及其卖国行径;认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从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
【新课导入】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16年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从1912—1916年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8年为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 二次革命
袁世凯上台后的一系列活动,使革命党人逐渐清醒。宋教仁等同盟会会员在政治上依靠约法、责任内阁、选举、组阁等议会斗争方式,以图实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建立国民党。1912年8月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不久,孙中山委托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①同盟会改组后为什么称为国民党?②国民党的宗旨是什么?③成立国民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摘引材料后,代表发言。
2.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晚,正当国民党的影响日益扩大的时候,袁世凯却派人在上海火车站,用带毒的子弹刺杀了年仅31岁的宋教仁,史称“宋教仁案”。袁世凯为什么要杀宋教仁呢?
学生阅读教材,代表发言。
师: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新组织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是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最大障碍。为了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这是民国成立以来震动全国的一次政治谋杀案。袁世凯听到“宋案”的消息后假装惊愕,要悬赏一万元钱,限期捉拿凶手。正当袁世凯为除掉政敌而自以为得计时,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学生看教材图片,辨认人物。
师:“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使受蒙蔽的革命党人进一步清醒,他们认识到袁世凯是民主共和制不共戴天的敌人。孙中山说中国非去袁不可,他决心重新领导武装斗争。他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未能及时采取军事行动。袁世凯先发制人,一方面以不服从中央为借口,罢免了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一方面仍在叫喊要维护统一。革命党人拿起武器重新开始了武装斗争。这场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度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史称“二次革命”。
师:(多媒体显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结合形势图讲解)1913年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开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南方数省相继宣布独立。战争才进行了一个多月,国民党各省讨袁军纷纷失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国民党方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代表发言。
师:(分析归纳学生发言)客观原因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洋军力量强大。袁世凯动用了除东北和边远地区以外的全部兵力以及一些省的地方反动武装,并且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财政、武器上源源不断的接济。主观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政治上,改组后的国民党已失去了同盟会时期的政治纲领,脱离群众。第二,组织上,国民党内部不统一,组织极为复杂,力量涣散。第三,军事上,袁世凯的大量裁军使国民党的兵力不足。
过渡: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师:袁世凯窃权后一面加紧复辟帝制,一面宣称他是在顺从民意。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活动:①由临时大总统到正式大总统。按照法定程序应是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可是,国会选举时,袁世凯派数千名警察、地痞、流氓手持大棒包围了选举会场,经过三次逼迫投票才勉强通过。这样他就由临时大总统被选举为正式大总统。②1913年12月下令解散了国民党。③1914年1月正式下令解散了国会。④1914年5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专制独裁的《中华民国约法》代之,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至此,袁世凯已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向复辟帝制迈进了一步。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师: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这位声称醉心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中国的野心家终于剥下了伪装。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称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组织了护国战争。
三、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他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武装讨袁活动。当他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讨袁宣言》,请一位男同学为同学们朗读《讨袁檄文》摘录。
学生朗读。
师:这段内容反映了举国上下心向共和,对袁世凯的复辟倒退激愤异常。此时的梁启超也发表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
师:(据《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护国战争的经过)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叫护国战争?其性质和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这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那么,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归纳补充:
第一,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
第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的转变、斗争。
第四,护国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护国军的节节胜利。
第五,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
第六,随着北洋军的节节败退,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
事实说明,任何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必将遭到失败!
我们应如何认识护国战争呢?
护国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取得了胜利,但它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四、军阀割据
师:护国战争虽然把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打倒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主共和的问题。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寻找和扶植一部分军阀充当自己的代理人,这样,中国就出现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但是,北洋军阀已分裂为直系和皖系,东北还有奉系军阀,其首领是张作霖。此外,南方有滇系、桂系,陕西有晋系阎锡山,徐州有张勋等,整个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随着各派军阀势力消长的变化,军阀盘踞的地盘也随之发生变化。
军阀割据混战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1912—1922年,在中国发生的较大的内战有179次之多,战火几乎遍及全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材料研读”表格《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归纳、概括军阀混战从哪些方面给人民带来了危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