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3 16:3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单选题
1.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文中这些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
3.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图中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大生纱厂的兴衰??????D.?黄埔军校的创建
4.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
5.历史记录片《1911,东交民巷》里有以下几个镜头,其中与历史不符的一个是
A.?某国使馆举行舞会????????????????B.?居民熙熙攘攘????????????????C.?外国军队驻扎????????????????D.?各国使馆林立
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民报》。”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B.?李四?????????????????????????????????????C.?赵六?????????????????????????????????????D.?王五
9.“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校 D.创建新式海军
10.“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台湾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1.清朝的北洋海军创始于19世纪70年代,覆没于19世纪90年代。要想了解北洋海军的兴衰史,寻访历史遗迹,可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广州虎门??????????????????????????B.?福建马尾??????????????????????????C.?天津大沽??????????????????????????D.?山东威海卫
12.洋务运动时期,设立江南制造总局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
13.“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民族工业的萌芽???????????????????????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下列有关八国联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B.?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D.?侵略军曾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
15.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主人公(如图)感动了许多人,他是(  )
A.?林则徐????????????????????????????????B.?左宗棠????????????????????????????????C.?曾纪泽????????????????????????????????D.?邓世昌
16.商人可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来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可以用上它。这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的(?? )
A.?手机???????????????????????????????B.?火车???????????????????????????????C.?有线电报???????????????????????????????D.?计算机网络
17.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18.某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该统帅是基于哪一场战争所言(???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0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二十一条》
20.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 材料二:“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
(2)材料二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
(3)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你对侵略者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22.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如果不“求富强”,中国将不能自立。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1)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一中的人物提出什么救国主张?写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康有为的上书最终感动了光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开始展开一场改革运动,写出这场运动名称和揭开序幕的历史事件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什么报刊上?写出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这场运动主要影响。
23.如图,阅读图11和材料: 材料: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读图,从日军入侵路线看,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什么特点?
(2)图中地点马关是中国人的“伤心地”。《马关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4.请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遗址上的老房子(图1) 材料二:福州船政局开办了船政学堂,学堂借鉴西方船舶学校的课程设置,制定了基础和实用的大量技术课程,每一门课都用英语或法语教学。学堂派留学生到英国、法国留学,学习的专业主要是造船、轮机制造和驾驶。(图2为外籍老师在上课) 材料三:船政学堂培养了邓世昌、严复、詹天佑等一批中国近代杰出人才。
(1)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哪一场运动的实践?
(2)请根据材料二,归纳船政学堂的办学特点。
(3)请你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位船政英才的事迹或贡献。
(4)通过对以上的船政历史的了解,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侵略者凶残、野蛮的特性。 (2)虚伪。为了掩盖真相,欺骗舆论。 (3)再凶残的侵略者也是外强中干,因为毕竟他们代表了邪恶,站在了全人类的对立面。我们要认清一切强盗的本质,并充满战胜他们的信心。
22.【答案】(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3)《万国公报》;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23.【答案】(1)有海战和陆战两条战线。 (2)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24.【答案】(1)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语言、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 (3)示例一:邓世昌,理由: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上,邓世昌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示例二:严复,理由: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的译著《天演论》影响巨大,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示例三:詹天佑,理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4)自强、改革、爱国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