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合物、有机物、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2018 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2.(2018 嘉兴)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①——Mg B. ②——MgCl2 C. ③——H2SO4 D. ④——Mg(OH)2
3.(2018 湖州)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8 杭州)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5.(2018 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
6.(2018 衢州)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7.(2018 温州)“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8.(2018 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
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
9.(2018 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 ??C.?C??????D.?D
二、填空题
10.(2018 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_____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11.(2018 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B.?硫酸钠????C.?硝酸钡?????D.?氢氧化钠
12.(2018 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
13.(2018 金华)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14.(2018 宁波)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8 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16.(2018 衢州)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简答题
17.(2018 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
??
??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8.(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19.(2018 宁波)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合物、有机物、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2018 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答案】A
【考点】离子的鉴别;
【解析】含Cu2+的溶液是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无Ba2+,固体中无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故A正确;
2.(2018 嘉兴)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①——Mg B. ②——MgCl2 C. ③——H2SO4 D. ④——Mg(OH)2
【答案】B
【考点】物质的转化;酸碱盐的性质;
【解析】A、镁和硫酸铜(或其它比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故A正确;
B、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碱和MgCl2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故B错误;
C、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C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D正确;
3.(2018 湖州)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物质的鉴别;
【解析】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是变蓝色,无法区分;故①不可以;
②稀硫酸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钡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中会出现气泡;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②可以鉴别;
③碳酸钾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会出现气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③可以鉴别;
④氯化钡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只有两种现象,所以无法鉴别;
4.(2018 杭州)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答案】B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盐与化肥
【解析】A、磷元素有助于幼苗根的生长,对于植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故A错误;B、 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蛋白酶只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故B正确;C、 适量饮用乳酸菌,有利于维持肠道健康及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肠道消化,减轻肠道负担;故C错误;D、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而对于病毒性感冒,抗菌药物起不了作用;故D错误;
5.(2018 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
【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NaOH+
HCl=NaCl +? H2O
40
36.5
20×10%
x×7.3%
解得x=25g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需要25g稀盐酸溶液,B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Q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之后稀盐酸过量溶液pH<7,C、D均错误。
6.(2018 衢州)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答案】C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A B D、塑料、泡沫、垃圾袋都是合成有机材料;故A B D错误;C、易拉罐是金属制成,是无机材料;故C正确;
7.(2018 温州)“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答案】D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A、柴,纤维素是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是有机物;故A错误;B、 米,淀粉是糖类,是有机物;故B错误;C、 油,脂肪,由C、H、O元素构成,是有机物;故C错误;D、 盐,NaCl 由Na、Cl元素构成,不含有C、H元素;是无机物;故D正确;
8.(2018 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
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
【答案】D
【考点】物质的转化;
【解析】A、铁生锈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故A错误;
B、CuO + H2SO4 ==CuSO4 + H2O,CuSO4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S+O2SO2 ,SO2 + H2O== H2SO3,故C错误;
D、2NaOH + CO2=== Na2CO3 + H2O,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故D正确;
9.(2018 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 ??C.?C??????D.?D
【答案】A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A、甲+戊:置换反应 乙+戊:复分解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故A正确;B、甲+戊不反应;故B错误;C、甲+戊:复分解反应 乙+戊:置换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乙与戊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类型不同;故C符合题意;E、 丙+戊: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银反应;故D不符合;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0.(2018 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_____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稀硫酸;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解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能够生成沉淀,所以只需加入可溶性含有硫酸根的物质即可;因为氯化钡是可溶的,且钡是重金属,会造成污染;同时洗涤后可以充分回收氯化钡;11.(2018 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B.?硫酸钠????C.?硝酸钡?????D.?氢氧化钠
【答案】(1)Ba(NO3)2 (2)A,B,D
【考点】 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1)由图可知,白色固体混合后产生了沉淀,当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会部分溶解,说明一定产生了硫酸钡和碳酸钡;而仅由第一步推测时,只能确定有沉淀产生,而 都可以产生沉淀,所以无法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钠,哪种物质一定存在,但硝酸钡一定存在;故答案为:Ba(NO3)2;⑵无色溶液甲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所以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肯定没有,因为溶液中有硝酸钡,则不会存在硫酸钠;故答案为:ABD;
12.(2018 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
【答案】(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考点】 物质的推断
【解析】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钡之间可能的反应为: 而甲同学把样品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产生;则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同时存在;而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硫酸根,并且会产生刺激性气体,能与氢氧根产生气体的只有氨气;说明一定有铵根离子;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硝酸铵、硫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钡;故答案为:(1)NH3;(2)硫酸钾、硝酸铵。
13.(2018 金华)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2CO3 , CuO,NaOH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
【解析】(1)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因为AB是同类物质,都是碱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常见的物质是NaOH;而氢氧化钙和一种物质反应能生成新碱,根据碱的通性可知,应该是与一种盐反应;所以这种盐是Na2CO3;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AB是酸,而C是锌;则D不能为金属单质;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金属氧化物、盐、碱都能与酸发生反应,所以只需写几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盐、碱即可;故答案为:Na2CO3 , CuO,NaOH(合理即可);
14.(2018 宁波)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答案】(1)Fe (2)复分解反应 (3)③
【考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能与E反应的物质有三种,可以确定E是氢氧化钙。A不能与E反应所以A是铁。D只能与E反应,所以D是氯化镁。盐酸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氯化镁,所以B是盐酸,C是硫酸铜;(2)C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u(OH)2↓+CaSO4 , 所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B是盐酸,D是氯化镁,盐酸与金属镁、盐酸与氧化镁、盐酸与氢氧化镁、盐酸与碳酸镁反应都能生成氯化镁,所以物质有4类,选③。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8 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3)CO2 , SO2;(4)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检验没有干扰;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⑴由信息可知,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装置A是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故答案为: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⑵因为SO2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测二氧化碳时一定要保证二氧化硫不存在;如果B装置品红不褪色则说明物二氧化硫,而这时如果C装置变浑浊,说明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⑶如果先CD的话,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无法鉴别出是哪种气体使溶液变混浊;故答案为:CO2 , SO2;⑷D装置主要是用来验证二氧化碳被除尽的,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对有无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的检验无影响;故答案为: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检验没有干扰;
16.(2018 衢州)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2)部分变质;(3);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通过酚酞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答案为: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 ;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一定会被消耗完,剩余溶液中加入酚酞仍然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故答案为:部分变质;加入盐酸时,盐酸会先与NaOH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所以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会有气泡出现;故答案为: ;
四、简答题
17.(2018 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
?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3)三次实验所得二氧化碳质量的平均值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解得:x=2.1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1克/3克×100%=70%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测量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即可;故答案为:二氧化碳;⑵采用如图甲的装置,导致测得实验结果偏大,说明气体质量偏大,而因为是固液混合反应,所以气体逸出时会带走部分水蒸气从而导致气体质量偏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⑶第一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3.8-192.6=1.2g;第二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4.6-193.6=1g;第三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3.6-192.5=1.1g;为了减小误差,要求数据的平均值:(1.2g+1g+1.1g)/3=1.1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g;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解得:x=2.1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1克/3克×100%=70%;故答案为:70%;
18.(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答案】(1)酸 (2)2.2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Na2CO3%=5.3克/10克=53%(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而题目中石蕊变红色,说明是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2)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使用电子天平,而气体的质量则是反应前后变化的质量;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80g+90g=170g;而反应后总质量为:167.8g;所以气体质量为:170g-167.8g=2.2g;故答案为:2.2;(3)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变质产生的碳酸钠,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故答案为: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Na2CO3%=5.3克/10克=53%;⑷该题是为了验证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采取极限情况分析即可;即固体样品没有变质只有NaOH和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计算100克15%的稀硫酸是否过量,如果两种情况均过量则该同学的观点是对的,反之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19.(2018 宁波)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12.8 (2)四 (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Fe%= ×100%= ×100%=93.3%(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 ???x=71.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 y=31.75g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FeCl2%= = ×100%=15.9%
【考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组一和二可知,每增加3g铁屑析出铜的质量增加3.2g,根据实验组二与四可知,实验三中铁屑全部反应完,所以m为9.6g+3.2g=12.8g;
(2)实验组三、四相比可知,增加3g铁屑之后,析出铜的质量增加了3.2g,所以15g铁屑已反应完。由实验组中继续增加铁屑析出铜的质量不变,说明混合溶液中的CuCl2已经反应完,所以可判断出第四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Fe%= ×100%= ×100%=93.3%(4)(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 ???x=71.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 y=31.75g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FeCl2%= = ×100%=15.9%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合物、有机物、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2018 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2.(2018 嘉兴)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①——Mg B. ②——MgCl2 C. ③——H2SO4 D. ④——Mg(OH)2
3.(2018 湖州)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8 杭州)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5.(2018 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
6.(2018 衢州)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7.(2018 温州)“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8.(2018 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
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
9.(2018 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 ??C.?C??????D.?D
二、填空题
10.(2018 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_____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11.(2018 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B.?硫酸钠????C.?硝酸钡?????D.?氢氧化钠
12.(2018 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
13.(2018 金华)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14.(2018 宁波)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8 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16.(2018 衢州)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简答题
17.(2018 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
??
??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8.(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19.(2018 宁波)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合物、有机物、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2018 台州)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答案】A
【考点】离子的鉴别;
【解析】含Cu2+的溶液是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无Ba2+,固体中无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故A正确;
2.(2018 嘉兴)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 ①——Mg B. ②——MgCl2 C. ③——H2SO4 D. ④——Mg(OH)2
【答案】B
【考点】物质的转化;酸碱盐的性质;
【解析】A、镁和硫酸铜(或其它比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故A正确;
B、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碱和MgCl2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故B错误;
C、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C正确;
D、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D正确;
3.(2018 湖州)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物质的鉴别;
【解析】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是变蓝色,无法区分;故①不可以;
②稀硫酸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钡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中会出现气泡;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②可以鉴别;
③碳酸钾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会出现气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③可以鉴别;
④氯化钡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只有两种现象,所以无法鉴别;
4.(2018 杭州)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答案】B
【考点】酶的催化作用,盐与化肥
【解析】A、磷元素有助于幼苗根的生长,对于植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故A错误;B、 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蛋白酶只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故B正确;C、 适量饮用乳酸菌,有利于维持肠道健康及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肠道消化,减轻肠道负担;故C错误;D、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而对于病毒性感冒,抗菌药物起不了作用;故D错误;
5.(2018 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
【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NaOH+
HCl=NaCl +? H2O
40
36.5
20×10%
x×7.3%
解得x=25g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需要25g稀盐酸溶液,B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Q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之后稀盐酸过量溶液pH<7,C、D均错误。
6.(2018 衢州)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答案】C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A B D、塑料、泡沫、垃圾袋都是合成有机材料;故A B D错误;C、易拉罐是金属制成,是无机材料;故C正确;
7.(2018 温州)“柴、米、油、盐”是厨房常备用品,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柴(纤维) B.?米(淀粉)??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答案】D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A、柴,纤维素是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是有机物;故A错误;B、 米,淀粉是糖类,是有机物;故B错误;C、 油,脂肪,由C、H、O元素构成,是有机物;故C错误;D、 盐,NaCl 由Na、Cl元素构成,不含有C、H元素;是无机物;故D正确;
8.(2018 台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
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
【答案】D
【考点】物质的转化;
【解析】A、铁生锈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故A错误;
B、CuO + H2SO4 ==CuSO4 + H2O,CuSO4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S+O2SO2 ,SO2 + H2O== H2SO3,故C错误;
D、2NaOH + CO2=== Na2CO3 + H2O,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故D正确;
9.(2018 绍兴)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A.?A?????B.?B?? ??C.?C??????D.?D
【答案】A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A、甲+戊:置换反应 乙+戊:复分解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故A正确;B、甲+戊不反应;故B错误;C、甲+戊:复分解反应 乙+戊:置换反应 丙+戊:复分解反应 丁+戊:复分解反应 乙与戊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类型不同;故C符合题意;E、 丙+戊: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银反应;故D不符合;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0.(2018 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_____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稀硫酸;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解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能够生成沉淀,所以只需加入可溶性含有硫酸根的物质即可;因为氯化钡是可溶的,且钡是重金属,会造成污染;同时洗涤后可以充分回收氯化钡;11.(2018 金华)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B.?硫酸钠????C.?硝酸钡?????D.?氢氧化钠
【答案】(1)Ba(NO3)2 (2)A,B,D
【考点】 物质的推断,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1)由图可知,白色固体混合后产生了沉淀,当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会部分溶解,说明一定产生了硫酸钡和碳酸钡;而仅由第一步推测时,只能确定有沉淀产生,而 都可以产生沉淀,所以无法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钠,哪种物质一定存在,但硝酸钡一定存在;故答案为:Ba(NO3)2;⑵无色溶液甲中加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所以溶于水呈碱性的物质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肯定没有,因为溶液中有硝酸钡,则不会存在硫酸钠;故答案为:ABD;
12.(2018 绍兴)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侧。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
【答案】(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考点】 物质的推断
【解析】硫酸钾、硫酸铵、氯化钡之间可能的反应为: 而甲同学把样品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产生;则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同时存在;而加入氢氧化钡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硫酸根,并且会产生刺激性气体,能与氢氧根产生气体的只有氨气;说明一定有铵根离子;所以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硝酸铵、硫酸钾,一定不存在氯化钡;故答案为:(1)NH3;(2)硫酸钾、硝酸铵。
13.(2018 金华) 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2CO3 , CuO,NaOH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推断
【解析】(1)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因为AB是同类物质,都是碱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常见的物质是NaOH;而氢氧化钙和一种物质反应能生成新碱,根据碱的通性可知,应该是与一种盐反应;所以这种盐是Na2CO3;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AB是酸,而C是锌;则D不能为金属单质;根据酸的通性可知,金属氧化物、盐、碱都能与酸发生反应,所以只需写几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盐、碱即可;故答案为:Na2CO3 , CuO,NaOH(合理即可);
14.(2018 宁波)下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答案】(1)Fe (2)复分解反应 (3)③
【考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能与E反应的物质有三种,可以确定E是氢氧化钙。A不能与E反应所以A是铁。D只能与E反应,所以D是氯化镁。盐酸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氯化镁,所以B是盐酸,C是硫酸铜;(2)C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u(OH)2↓+CaSO4 , 所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B是盐酸,D是氯化镁,盐酸与金属镁、盐酸与氧化镁、盐酸与氢氧化镁、盐酸与碳酸镁反应都能生成氯化镁,所以物质有4类,选③。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8 金华)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3)CO2 , SO2;(4)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检验没有干扰;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 ⑴由信息可知,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装置A是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故答案为: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⑵因为SO2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测二氧化碳时一定要保证二氧化硫不存在;如果B装置品红不褪色则说明物二氧化硫,而这时如果C装置变浑浊,说明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⑶如果先CD的话,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无法鉴别出是哪种气体使溶液变混浊;故答案为:CO2 , SO2;⑷D装置主要是用来验证二氧化碳被除尽的,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对有无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的检验无影响;故答案为: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检验没有干扰;
16.(2018 衢州)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2)部分变质;(3);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是碱性的,所以通过酚酞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答案为:不正确,无论氢氧化纳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 ;氯化钡过量,则碳酸钠一定会被消耗完,剩余溶液中加入酚酞仍然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故答案为:部分变质;加入盐酸时,盐酸会先与NaOH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所以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会有气泡出现;故答案为: ;
四、简答题
17.(2018 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
?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3)三次实验所得二氧化碳质量的平均值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解得:x=2.1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1克/3克×100%=70%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测量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即可;故答案为:二氧化碳;⑵采用如图甲的装置,导致测得实验结果偏大,说明气体质量偏大,而因为是固液混合反应,所以气体逸出时会带走部分水蒸气从而导致气体质量偏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⑶第一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3.8-192.6=1.2g;第二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4.6-193.6=1g;第三次产生气体质量为:193.6-192.5=1.1g;为了减小误差,要求数据的平均值:(1.2g+1g+1.1g)/3=1.1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g;
NaHCO3+HCl=NaCl+H2O+
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解得:x=2.1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1克/3克×100%=70%;故答案为:70%;
18.(2018 绍兴)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
【答案】(1)酸 (2)2.2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Na2CO3%=5.3克/10克=53%(4)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1)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而题目中石蕊变红色,说明是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2)由图可知,实验过程中使用电子天平,而气体的质量则是反应前后变化的质量;所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80g+90g=170g;而反应后总质量为:167.8g;所以气体质量为:170g-167.8g=2.2g;故答案为:2.2;(3)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来自变质产生的碳酸钠,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故答案为: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
CO2↑
106
44
x
2.2克
106:x=44:2.2克,x=5.3克Na2CO3%=5.3克/10克=53%;⑷该题是为了验证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人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采取极限情况分析即可;即固体样品没有变质只有NaOH和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计算100克15%的稀硫酸是否过量,如果两种情况均过量则该同学的观点是对的,反之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钠,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y
2NaOH+
H2SO4=Na2SO4+2H2O
80
98
10克
y×15%
80:10克=98:(y×15%)??? y=81.7克<100克假设10克固体样品全部变质,则需要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Z
Na2CO3+
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0克
z×15
106:10克=98:(z×15%)?????z=61.6克<100克所以用100克15%的稀硫酸进行此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19.(2018 宁波)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与含有杂质的废铁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_。
(2)第___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12.8 (2)四 (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Fe%= ×100%= ×100%=93.3%(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 ???x=71.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 y=31.75g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FeCl2%= = ×100%=15.9%
【考点】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组一和二可知,每增加3g铁屑析出铜的质量增加3.2g,根据实验组二与四可知,实验三中铁屑全部反应完,所以m为9.6g+3.2g=12.8g;
(2)实验组三、四相比可知,增加3g铁屑之后,析出铜的质量增加了3.2g,所以15g铁屑已反应完。由实验组中继续增加铁屑析出铜的质量不变,说明混合溶液中的CuCl2已经反应完,所以可判断出第四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a
Fe+CuCl2=
Cu+FeCl2
56
64
a
16g
= a=14gFe%= ×100%= ×100%=93.3%(4)(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z。
Fe+
CuCl2=
Cu+FeCl2
135
64
x
16g
= ?????? ???x=71.75g
2AgNO3+
CuCl2==Cu(NO3)2+
2AgCl↓
135
287
33.75g
y
= ??????? y=31.75gm=m总-m1=143.5g-71.75g=71.75g
2AgNO3+
FeCl2==Fe(NO3)2+
2AgCl↓
127
287
z
71.75g
= ??????z=31.75gFeCl2%= = ×1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