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A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A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03 18: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1.1.2集合的基本运算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相加”呢?


1.并集的定义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性质对于任何两个集合都有
(1)A∪B=B∪A;
(2)A∪A=A;
(3)A∪ = ∪A=A;
(4)A B A∪B=B.
P12B组第1题例1设集合A={x |-1<x<2},
集合B={x | 1<x<3}, 求A∪B.P12练习6
P11 练习1.2思考 考察下列集合,判断A,B,C关系
(1) A={4,3,5};
B={2,4,6};
C={4}.
(2) A={x|x为会打篮球的同学},
B={x|x为会打排球的同学},
C={x|x为既会打篮球又会打排球的同学};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
集记作A∩B;读作“A交B”.
A∩B={x|x∈A且x∈B}有关交集的性质对于任何两个集合都有
(1)A∩B=B∩A
(2)A∩A=A
(3)A∩ = ∩A=
(4)如果A B 则A∩B=A
例2⑴ A={2,4,6,8,10},
B={3,5,8,12},
C={6,8},求A∩(B∩C) ;
⑵ A={x |x是等腰三角形},
B={x |x是直角三角形},
求A∩B.例3(3)设集合A={y|y= ,x∈R},
B={(x, y)|y=x+2,x∈R},
则A∩B =( )A.{(-1, 1),(2, 4)} B. {(-1, 1)}
C {(2, 4)} D. ?
练习P12 6.7、B组2题
例4.设A={奇数}、B={偶数},则A∩Z= ,
B∩Z= ,A∩B=

例5.已知X={x| +px+q=0, -4q>0}
A={1,3,5,7,9},B={1,4,7,10},
且 ,试求p、q;
例6练习:
A={2,3, +4a+2},B={0,7, +4a-2,2-a}且A∩B ={3,7},求B
方程 的解集,在有理数范围内有几个解?分别是什么? 在不同的范围内研究问题,结果是不同的,为此,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想一想在实数范围内有几个解?分别是什么?1个 ,{1}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通常也把给定的集合作为全集.1.全集的概念如:S={1,2,3,4,5,6}
A={1,3,5}
补集可用韦恩图表示为: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2.补集的概念对于任意的一个集合A都有(2)(3)(1)3.一些性质(4) ?∪(A∪B)= ?∪A∩?∪B,
?∪(A∩B)= ?∪A∪?∪B所以 注意 求用区间表示的集合的补集时,要特别注意区间端点的归属.例 2 已知U=R,A={x|x-3>0},
B={x|(x+2)(x-4)≤0},
求: (1) ?∪(A∪B) (2) ?∪(A∩B)(1)运算顺序:括号、补、交并;
(2)注意端点值是否可以取到;练习:
P12 .10课堂小结理解并集、交集、全集及补集的概念和性质
求并集、交集、补集时常用数轴法和图示法
注意灵活地运用性质解题
注意对字母要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