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三单元 游目骋怀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要用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支撑论点,才能言之有据,令人信服。1.议论文的论据有两大类: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得出道理,从而论证文章论点。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2.论据的要求:
(1)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作为事实论据;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了解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含义。
(2)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3)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要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要善于选择论据。
1.准确新颖。准确是对论据最基本的要求,文章中所列举的事例或事理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推敲,符合事物认知的一般原则。在准确的基础上,要力求新颖别致,选择与众不同的论据,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自己的文章耳目一新。2.情感真挚。有些同学所写的议论文让人感觉干巴巴,主要原因就是在叙述材料时没有倾注自己的感情,太过客观,如此文章自然是平淡无味。叙述材料时,也要求进入角色,或爱,或憎,一定要投入感情才行。只有如此,我们的叙述才能用其蕴含的感情感染读者。这样,我们的文章,不仅能晓之以理,还能动之以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佐证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是为论点服务的,所以所选择的论据必须能佐证论点,与论点保持在说理上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所选择的论据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文章的观点才无懈可击。
4.丰富多彩。选择的论据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名人事例、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数据图表等事实论据,也可以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道理论据。行文中,两种论据交叉使用,这样文章的内容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5.简洁生动。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论据一定要简洁有力,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如果在叙述事例时做到了简洁,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追求一下语言的形象性了,这样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形象的文章,才是一篇好的议论文。二、要善于剪裁论据。
有很多事实论据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合理剪裁的。
1.明确剪裁原则。根据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证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部分。
2.明确剪裁方法:(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谈诚信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圣地,道路崎岖而漫长,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需要各种法宝,如勤奋、谦虚、自信等,其中诚信是必不可少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能消除彼此的隔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诚信,小信诚则大信立。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秦孝公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招募百姓中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移动这根木头。商鞅再次布告国人,并将奖励的金额提高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试着把这根木头移至国都北门,商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以表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定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诚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并非人人都有。失掉诚信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商人渡河时翻了船,攀附在浮动着的干枯树枝上,大声哭叫。有个渔人划船去救他,还没到跟前,商人急着喊:“如果你能救我,我将酬谢你百金。”渔人救他上了岸,他却只给了十金。渔人说:“你原先答应给百金,现在只给十金,恐怕不行吧?”商人发怒变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几个钱,你突然得到十金,还不满足吗?”渔人默不作声,没精打采地走了。过了些时日,这个商人渡河时又翻了船,又碰见了那个渔人,渔人认为这个人不守信用,就把船划到岸边,没有救他,于是商人被淹死了。商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是因为他不懂得诚信是不能和利益一样放在天平上去称的,诚信就像一面镜子,一旦有裂痕,就难以复原,只有以诚待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诚信则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品性之一。让我们都以诚待人,发扬诚信这一美好的品德吧,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国家。[点评] 选材:引用商鞅立木为信和刘基《诚意伯文集》中记载的故事作为论据证明观点,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立意:诚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品德。
结构: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语言:语言准确简明,叙述简约,议论有力。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别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欣然应允。可是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画作。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画案,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肃立将画烧毁。事后,李苦禅还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2017·黄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许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男孩来到杭州一老字号药房做学徒。临行前,他的老祖母交代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当学徒很辛苦,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一天,男孩打扫卫生捡到了几枚钱币。他很缺钱,但他还是把钱捡起来交给了师傅。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多次,他都如数上交。师傅每次见他来交钱,总是不置可否。治咳嗽有一味药叫鲜竹沥,需要用火烤毛竹蒸出的水分。这是一件细致活,烤好几两鲜竹沥往往需要烤上个把时辰。男孩就老老实实地烤,一点一滴地收集,从来没想过往鲜竹沥中掺点水。多年后,他成了某著名药厂的老总,他创出的品牌已热销了二十多年。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铭记”“考验”“诚信”“坚守”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