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二单元 砥砺思想8 论教养走近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社会科学系。1970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代表作有《古罗斯文学中的人》《古代俄罗斯文学的诗学》等。
jíkèmàodiànqiáojuézhēnchǔ gān gàqiàojiàojiáochù léilèi涵 堪持彬彬格恪 遵 尊陷 馅详祥仿妨 防 侧测 恻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贸然:_________________
(2)汲取:_______
(3)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
(4)疲惫不堪:_____________
(5)矫揉造作: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吸取。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形容过度疲乏。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6)附庸风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吹自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9)________:劝诫的话。
(10)________: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11)________: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尴尬箴言絮絮叨叨理所当然(12)________:形容做作、怕羞的样子。
(13)________:严格遵守。
(14)________: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15)________: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16)________: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17)________: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18)________:不听劝告,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扭捏作态恪守自持 随机应变随心所欲一意孤行 涵养侧目而视 怒目而视
成语辨析:
这两个词都有“愤怒或不满地看人”的意思。“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重在表示不满,程度较轻,且可用来表示畏惧;“怒目而视”多形容正要大发脾气时的神情,重在表示愤怒。易混辨析活学巧用:
(19)他看到群众对他都________,也就一声不响了。
(20)林冲、杨志________,有欲发作之色。侧目而视怒目而视4.文中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案]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或: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谈“有教养”的例子,再谈“无教养”的例子,对比鲜明。
B.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写作思路清晰。
C.作者认为一个人有无教养首先体现在他在家里的表现上。
D.在文中,作者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A[解析] 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例子。[解析] 从第十三段中作者提出的众多疑问中可见风度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庸风雅,而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一种不妨碍他人生活的态度。6.“教养”与“风度”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 教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优雅风度;优雅风度是一种关照态度,一种不妨碍他人生活的态度,其实质即教养。7.文章第五至十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直观地论证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中心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证方法的考查,主要是让学生辨别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考点聚焦
答题思路:分析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具体如下:(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论证: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8.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答案] 作者认为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事例丰富,论证精辟(★★★)
行文中,作者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论证的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写作特色 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却很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都充分列举了生活化的事例,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结合情境,注重现场交流
在演讲过程中,作者适时与听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演讲时和听众现场交流,能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此外,几处设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对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现象的分析,得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的结论,教育我们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什么是有教养结构图示具体论证,深入剖析无教养的表现有教养的表现 论教养优雅风度 实质: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