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证明
一.勾股定理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2.勾股定理的变形:,,.
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1.如下图,,所以.
2.如下图,,所以.
一.勾股定理逆定理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区别是:勾股定理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前提,得到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量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为前提,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者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应用时要注意其区别.
二.勾股数
1.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2.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 7、24、25;8、15、17; 9、40、41.
题模一:证明
例1.1.1 请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如图),说明勾股定理.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ABC、△BMD、△DHE、△AGE是全等的四个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ABDE是正方形,
∵,
∴,
∵,
∴四边形GHMC是正方形,
∴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是:,
∴,
即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1.1.2 如图所示,P是△ABC边AC上的动点,以P为顶点作矩形PDEF,顶点D,E在边BC上,顶点F在边AB上;△ABC的底边BC及BC上的高的长分别为a,h,且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nx+k=0的两个实数根,设过D,E,F三点的⊙O的面积为S⊙O,矩形PDEF的面积为S矩形PDEF.
(1)求证:以a+h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与以a、h为边长的矩形面积之比不小于4;
(2)求的最小值;
(3)当的值最小时,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直线BP与Q,这时线段AQ的长与m,n,k的取值是否有关?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法一:
(1)据题意,∵a+h=-,ah=
∴所求正方形与矩形的面积之比:
==(1分)
∵n2-4mk≥0,∴n2≥4mk,由ah=知m,k同号,
∴mk>0 (2分)
(说明:此处未得出mk>0只扣(1分),不再影响下面评分)
∴≥=4(3分)
即正方形与矩形的面积之比不小于4.
(2)∵∠FED=90°,∴DF为⊙O的直径.
∴⊙O的面积为:S⊙O=π()2=π=(EF2+DE2). (4分)
矩形PDEF的面积:S矩形PDEF=EF?DE.
∴面积之比:=(+),设=f.
=(f+)
=[()2+()2-2-+2]
=(-)2+.(6分)
∵(-)2≥0,∴(-)2+≥,
∴=,即f=1时(EF=DE),的最小值为(7分)
(3)当的值最小时,这时矩形PDEF的四边相等为正方形.
过B点过BM⊥AQ,M为垂足,BM交直线PF于N点,设FP=e,
∵BN∥FE,NF∥BE,∴BN=EF,∴BN=FP=e.
由BC∥MQ,得:BM=AG=h.
∵AQ∥BC,PF∥BC,∴AQ∥FP,
∴△FBP∽△ABQ. (8分)
(说明:此处有多种相似关系可用,要同等分步骤评分)
∴=,(9分)
∴=,∴AQ=h (10分)
∴AQ=(11分)
∴线段AQ的长与m,n,k的取值有关.
(解题过程叙述基本清楚即可)
解法二:
(1)∵a,h为线段长,即a,h都大于0,
∴ah>0 (1分)(说明:此处未得出ah>0只扣(1分),再不影响下面评分)
∵(a-h)2≥0,当a=h时等号成立.
故,(a-h)2=(a+h)2-4ah≥0.(2分)
∴(a+h)2≥4ah,
∴≥4.(﹡) (3分)
这就证得≥4.(叙述基本明晰即可)
(2)设矩形PDEF的边PD=x,DE=y,则⊙O的直径为.
S⊙O=π()2(4分),S矩形PDEF=xy
=
=[]=[-2](6分)
≥4由(1)(*).
∴[-2]≥(4-2)=.
∴的最小值是(7分)
(3)当的值最小时,
这时矩形PDEF的四边相等为正方形.
∴EF=PF.作AG⊥BC,G为垂足.
∵△AGB∽△FEB,∴=. (8分)
∵△AQB∽△FPB,=,(9分)
∴==.
而EF=PF,∴AG=AQ=h,(10分)
∴AG=h=,
或者AG=h=(11分)
∴线段AQ的长与m,n,k的取值有关.
(解题过程叙述基本清楚即可)
题模二:勾股定理
例1.2.1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边a,b,c的大小关系式( )
A. a<c<b
B. a<b<c
C. c<a<b
D. c<b<a
【答案】C
【解析】
∵AC==5=,BC==,AB=4=,
∴b>a>c,
即c<a<b.
故选C.
例1.2.2 有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为()
A. 5
B.
C. 5或
D. 不确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使用.
此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3和4为直角边时;②当4为斜边时,再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
①当3和4为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
②当4为斜边时,第三边长为,
故选C.
例1.2.3 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
在Rt△ABC中,AC=9,BC=12,
根据勾股定理得:AB==15,
过C作CD⊥AB,交AB于点D,
又S△ ABC=AC?BC=AB?CD,
∴CD===,
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故选A
例1.2.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等于35cm,另外两条边的和为49cm,求斜边长.
【答案】 斜边长为37cm
【解析】 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 cm,则另一直角边为cm,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解得
随练1.1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地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其中∠DAB=90°,求证:a2+b2=c2.
证明:连结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
∵S四边形ADCB=S△ ACD+S△ ABC=b2+ab.
又∵S四边形ADCB=S△ ADB+S△ DCB=c2+a(b-a)
∴b2+ab=c2+a(b-a)
∴a2+b2=c2
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证明.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
求证:a2+b2=c2
证明:连结____.
∵S五边形ACBED=____.
又∵S五边形ACBED=____.
∴____.
∴a2+b2=c2.
【答案】 (1)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2)S△ ACB+S△ ABE+S△ ADE=ab+b2+ab,(3)S△ ACB+S△ ABD+S△ BDE=ab+c2+a(b-a)(4)ab+b2+ab=ab+c2+a(b-a)
【解析】
证明:连结BD,过点B作DE边上的高BF,则BF=b-a,
∵S五边形ACBED=S△ ACB+S△ ABE+S△ ADE=ab+b2+ab,
又∵S五边形ACBED=S△ ACB+S△ ABD+S△ BDE=ab+c2+a(b-a),
∴ab+b2+ab=ab+c2+a(b-a),
∴a2+b2=c2.
随练1.2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ABC的周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
【答案】 ;36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计算.
由勾股定理得:,,
,
所以△ABC的周长为,
随练1.3 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A. 10
B.
C. 10或
D. 10或
【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
(1)当6和8是直角边时,斜边;
(2)当8是斜边时,另一直角边;
故选C.
随练1.4 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
A. 10
B.
C. 10或
D. 10或
【答案】C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
(1)当6和8是直角边时,斜边;
(2)当8是斜边时,另一直角边;
故选C.
随练1.5 设a、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6,斜边长为2.5,则ab的值是____
A. 1.5
B. 2
C. 2.5
D. 3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周长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
由该三角形的周长为6,斜边长为2.5可知a+b+2.5=6,再根据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出ab的值.
∵三角形的周长为6,斜边长为2.5,
∴a+b+2.5=6,
∴a+b=3.5,①
∵a、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a2+b2=2.52,②
由①②可得ab=3,
故选D.
随练1.6 已知在Rt△ABC中,,,,.如果,,求a、b的值.
【答案】 ,
【解析】 ∵中,,,,可设,则,
∴,解得,∴,.
作业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m的路,却踩伤了花草.
A. 5
B. 4
C. 3
D. 2
【答案】B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
根据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可得斜边长为,
因此少走的路为.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作业2 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48
B. 60
C. 76
D. 80
【答案】C
【解析】 .故选C.
作业3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8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 cm.
【答案】 4.8
【解析】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8cm,∴斜边为=10,设斜边上的高为h,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8=×10h,h=4.8cm,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4.8cm.
作业4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等于____.
【答案】 2π
【解析】
S1=π()2=πAC2,S2=πBC2,
所以S1+S2=π(AC2+BC2)=πAB2=2π.
故答案为:2π.
作业5 学习勾股定理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4,请你求出第三边.”张华同学通过计算得到第三边是5,你认为张华的答案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正确;若4为直角边,第三边为5;若4为斜边,第三边为
【解析】 本题需要分类讨论.当4为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当4为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因此答案为5或.
作业6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丄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长.
【答案】 5
【解析】
连接BD,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为AC边上中点,
∴BD⊥AC(三线合一),BD=CD=AD,∠ABD=45°,
∴∠C=45°,
∴∠ABD=∠C,
又∵DE丄DF,
∴∠FDC+∠BDF=∠EDB+∠BDF,
∴∠FDC=∠EDB,
在△EDB与△FDC中,
∵,
∴△EDB≌△FDC(ASA),
∴BE=FC=3,
∴AB=7,则BC=7,
∴BF=4,
在Rt△EBF中,
EF2=BE2+BF2=32+42,
∴EF=5.
答:EF的长为5.
作业7 操作:剪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如图①),分别用4张这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图②中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与图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到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三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满足,其边长满足
【解析】 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2、图3的形状,观察图2、图3可发现,图2中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图3中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即,这个结论用关系式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