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检测卷(一)(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检测卷(一)(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05 13:39:3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 D 【解析】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大约在36.7 ℃;我国江南冬天有时也会下雪,显然23 ℃过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我们感到春季和秋季气温比较舒适,春秋两季的气温大约在20 ℃。
2. B 【解析】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选项A错误;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吸收热量,故选项B正确;呼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故选项C错误;干冰降雨属于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故选项D错误。
3. B 【解析】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选B。
4. C 【解析】本题考查对熔化图像的分析。由乙图知,(1)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 ℃,故A、B正确;(2)冰从第5 min开始熔化,到第15 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故C错误;(3)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5. C 【解析】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A项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蒸发吸热);B项“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项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6. C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7. C
8. A 【解析】水沸腾前,由于上层水温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液化而变小;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的水温相同,气泡上升,水压变小,气泡变大。 故选A。
9. 固 液 6 晶体 100 降低 【解析】由图线可知该物质AB段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至0 ℃开始熔化,C点全部熔化完毕,C点为液态,该物质熔化共用6分钟,有熔点为晶体;CD段吸热温度升高为100 ℃时,开始沸腾,沸点为100 ℃,当气压降低时,沸点也降低。
10. 晶体 A有一定的熔点,B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析】A图有一段温度先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后来又升高,说明此图是晶体熔化的图像。B图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变软变稀变成液体,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11. 凝华 放出 【解析】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12. 吸收 碘的温度 【解析】碘升华和熔化吸热,温度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
13. (1)BC 吸 (2)液 固 (3)相同 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1)海波是晶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故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热。(2)由图可知,海波在CD段温度继续上升,说明海波完全熔化为液态,故海波在D点时应为液态,在DE段温度下降,EF段温度不变,说明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当完全凝固成固态后,温度再继续下降,故G点为固态。(3)利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保证冰和萘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冰和萘的质量相等,熔化时间不同(熔化时间不同也就说明了吸收热量是不同的),从而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14. 热胀冷缩 78 96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读数及液体沸腾图像.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78 ℃;由图像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 ℃。
15. 解: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皮肤表面有水分,当有风吹过时,加快了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温度降低快些,所以感觉特别冷。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皮肤表面有水分,当有风吹过时,加快了皮肤表面上的水分蒸发,蒸发吸热,使得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特别冷。
16. 解:(1)“回南天气”一般发生在天气比较闷热,且空气湿度大(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比较多)的时候。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板、墙壁、黑板,放热液化成水。
(2)如果教室里有空调的,可以关起门窗来抽湿;如果教室里没有空调的,同样是尽可能少开门窗,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 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 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 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
3.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4.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甲 乙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6.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7. 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蒸发 B. 熔化 C.液化 D. 凝华
8. 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9. 小明同学对某物质加热,他将该物质熔化成液态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该物质在AB段为   态,C点为   态,熔化过程需要   分钟,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沸点是   ℃,当气压降低其沸点   (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10. 有两种固体A和B,其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A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A和B在熔化过程中主要区别是    。?
11. 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 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试管放入沸水中,试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7分)
13. 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物质
熔化时间/min

9

4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   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   态,在G点是   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
   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14. 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甲 乙
四、简答题(第15题7分,第16题10分,共17分)
15. 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16. 在广州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教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教室内“出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