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4 14: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春秋晚期,应运而生秦朝时期,遭到打击战国后期,蔚然大宗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儒学从产生到汉武帝时的发展状况汉武帝时,成为正统【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考要求】
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运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一、时代背景【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董仲舒儒学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
——《史记》 社会经济恢复,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日盛,但也潜伏着危机: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等。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时期的时代要求。 为什么董仲舒的儒学主张能够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帷外门生,一个对一个口传),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二、董仲舒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二、董仲舒【成果展示·材料导读】
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董仲舒儒学主张的历史意义。三、董仲舒的儒学主张【第一组】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历史意义:
适应了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组】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春秋繁露》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历史意义:
为君权的合法性辩护,有利于加强君权。【第三组】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春秋繁露》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儒学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历史意义:有利于加强君权。【第四组】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仁义制度之数,取之于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儒学主张:“三纲五常”历史意义: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有利于加强君权。3、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成果展示·材料导读】
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董仲舒儒学主张的历史意义。三、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史论结合·历史比较】
比较先秦儒学与董仲舒儒学?三、董仲舒的儒学主张②董仲舒儒学充满神学色彩。③董仲舒儒学杂糅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具有时代特色。①“民本”变为“君本”。 为什么董仲舒的儒学主张能够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有利于以思想大一统促进政治大一统,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找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四、儒学成为正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找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四、儒学成为正统①思想上: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②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上:兴办太学,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定“五经”,设博士。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本课小结】董仲舒董仲舒的儒学主张儒学成为正统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检测提升】B【检测提升】2、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