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5-8)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5-8)测试题及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7-18 21: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透镜、光和颜色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2010荆门)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
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
2、(2010泰州)如图 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3、(2010河南)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4、(2010潍坊)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vC.u>2f D.f5、 (2010德州)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6、(2010莱芜)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7、(2010宜宾)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小女孩在灯光照射下出现影子 B. 放映电影时在银幕上得到放大的画面
C. 小鸭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用相机拍下美丽的油菜花
8、(2010上海)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9、(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0、(09株洲)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2010襄樊)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   的缘故。
12、(2010菏泽)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13、(2010梅州)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4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4、(2010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 侧移动。
15、(2010潍坊)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16、(2010重庆)8、2009年7月22日,重庆市民领略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象奇观(如图4),每一个观测者都被这大自然的
奇观所吸引和震憾,其实日食的产生是由于月球运
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由于光的 传播,太阳
光被月球遮挡,于是在地球上落下阴影,在影子里面的人
看不到太阳就形成了日食。我们的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能会聚光线,日食过程中光线强烈如果用肉眼直接观测就会损伤我们的视网膜,所以要用专用工具去观测。
三、作图题(17题3分,18题5分,共8分)
17、(2010黄冈)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18、(2010安徽)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19题8分,20题14分,21题8分,22题6分, 共36分)
19、(2010盐城)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
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
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
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
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________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
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 .
20、(2010南昌)【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光屏上像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21、(2010宿迁)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22、(2010莱芜)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透镜、光和颜色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2010盐城)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3、.(09仙桃)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
D.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4、(09四川绵阳)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5、(09四川自贡).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钱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09河南)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7、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8、(09杭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9、(09金华)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潜望镜 D、投影仪
11、(09常德)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2、(2010泰州市)如图 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C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2010临沂)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4、(2010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15、(09四川绵阳)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 __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眼。
16、(09湖州).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7、(09河南)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18、(09成都).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①“潭清疑水浅”;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少”;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____;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____。(均填序号)
三、作图题(6分)
19.(09莆田)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20题10分,21题8分,22题6分,23题6分,共30分)
20、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21、(2010咸宁)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物距u/cm 实验序号 焦距f/cm 像距v/cm
10 1 2 2.5
2 5 10
3 8 40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5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22、(2010广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3、(09四川自贡).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
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
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你推断的理由是:
答案
透镜、光和颜色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B D C D B D
11、红光 12、C A 13、凸 照相机 远离
14、倒立、缩小的实像; 左 15、改变光传播的方向
2、光源
3、适当调整镜头与透明胶片之间的距离
16、沿直线;凸透镜
17、光路如图所示(画对CO、OA、BA各1分,O点须在CA连线左侧,光线传播方向必须正确)。
18、
19、1)平行光源 光屏 刻度尺
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
(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20、
【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 长 (2)远离 缩短
21、⑴下 ⑵10 ⑶右 放大
22.(1)验证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2)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
(3)C
透镜、光和颜色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B C A A D C C D B C
1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上,放大 14、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
15、近视 远视 16、发散 17、凸 倒立 弱
18、① ③
19、 色散  
20、⑴最小(最亮、最清晰)
⑵凸透镜的主光轴如图所示:
⑶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⑷上
21、(1)大 (2)5 ②
22、① 凸透镜 ② 左 左
23、红 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
A B C D
A
B
C
D






▲ ▲ ▲

图23
d
刻度尺
光屏

烛焰
透镜
光屏
平面镜中的像
A
拱桥的倒影
D
竖直杆的影子
B
放大的邮票
C
甲 乙 丙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