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1.能用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
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显微镜、洋葱与动物表皮细胞切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4.学生思考、推测。
二、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特点
1.学生观察教材第11页的细胞图,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细胞的图片。
2.交流、汇报:这些细胞的形状、结构有什么特点。
3.小结,并激发学生兴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三、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你们做的真好,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知道了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四、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教师谈话: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呢!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2.教师小结: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五、拓展活动: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1.阅读,说说病菌是怎样入侵人体的。
2.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
相关链接:观察洋葱表皮
(1)方法:取一个载玻片,滴几滴清水,然后用刀片在洋葱表面轻轻地划个“井”字,用镊子将“井”字中间的薄膜撕下来,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用碘酒染色,从左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右边将碘酒液吸过来,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2)现象: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没有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细长细长的,两头有的较尖,它们排成排,紧挨着,整齐得就像砖块垒成的墙。
(3)结论:科学家给这些小格子取名叫“细胞”。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细胞,每个表皮细胞的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
注意:洋葱表皮不能用手拿,只能用镊子轻轻地夹住。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 大小
形状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