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浮力习题课
1. 将浸没在水中的鸡蛋释放,鸡蛋下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鸡蛋受到的浮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B. 在水中越深,鸡蛋受到的浮力越大
C. 下沉的鸡蛋不受浮力作用
D. 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2.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和木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ρ铜>ρ铁>ρ水>ρ木,水足够多),三个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是( )
A. 木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 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C. 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D. 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3.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 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 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 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4. (宜昌中考)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体积比木块大)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
A. 木块受的浮力大
B. 石块受的浮力大
C. 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和乙,盛有适量的水,把一个橡皮泥做的小船放入乙后,小船处于漂浮状态,此时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 )
A. 甲放上时大
B. 乙放上时大
C. 甲或乙放上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6. 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入水底,如图所示,此时西瓜与梨子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
A. 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 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 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 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7.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溶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放入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是( )
8.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a所示为一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b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在图中可以准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9.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再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D.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10. 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若剪断图中的细线,石块将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1. 将一实心小物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水面,从烧杯中溢出的水重为1N。则物块漂浮时与未放入物块时相比较,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力将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若用与物块相同材料制成一个1m3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为 kg。(g=10N/kg)
12. (盐城中考)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先在空气中测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是1.0N,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她测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和其底面进入水中的深度h的对应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h/cm
2
4
6
8
10
12
F/N
0.2
0.4
0.6
0.6
0.6
0.6
(1)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F-h图线;
(3)当h= cm时,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水中;
(4)如改用浓盐水做实验,在图乙中再画出F-h图线,图线上h=6cm点的位置变 (填“高”或“低”),这样的比较是为了探究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3. (衢州中考)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
(1)小常从实验室找来了烧杯、木块(不吸水)、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研究浮力大小是否和水的多少有关。
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如图甲)。再将木块放入烧杯内的水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然后他 (填操作),发现木块仍然漂浮。经分析可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浮力都为 牛,从而得出木块漂浮时浮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无关。
(2)小常进一步开展了如图丙实验,往两个形状相同的塑料盆A、B中各加入10牛的水,再将B盆放入A盆,B盆漂浮,这时B盆所受浮力:F浮=GB盆+10N>10N,继续往B盆内加30牛水,B盆仍漂浮。小常此实验的目的是 。
(3)结合小常的探究活动,你认为面对前人的观点,应采取的做法是 。
A. 普通人的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的观点也可以质疑
B. 只要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我们就要全盘接受
C.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去验证观点是否正确
D. 到目前为止没人反对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放心接受
14. 学完“浮力”知识后,小芳同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活动。(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她选取一质量为750g、体积为1250cm3长方体木块,让它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取来规格相同由合金材料制成的螺母若干,每只螺母质量为50g,将螺母逐个放置在漂浮的木块上。问:放多少只螺母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
(3)她又用弹簧测力计、一只螺母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为0.4N,求合金材料的密度。
15. (郴州中考)把一块重为G=3.4 N的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把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9N,g取10 N/kg。求:
(1)矿石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矿石的体积;
(3)矿石的密度。
课时参考答案
水的浮力习题课
1—5. AABBC 6—9. ADCC
10. 1 密度 下沉
11. 不变 750
12. (1)0.8 (2)如图 (3)6 (4)图略 高 液体的密度
13. (1)向烧杯内再加入一些水或从烧杯内倒出一些水 2.5 (2)探究较少的水能否产生较大的浮力
(3)AC
14. (1)7.5N (2)放10只螺母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 (3)5×103kg/m3
15. (1)F浮=G-F=3.4N-2.9N=0.5N
(2)因为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此时V=V排===
5×10-5m3
(3)m===0.34kg,ρ===6.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