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同步练习:第3章第3节 神经调节(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科学同步练习:第3章第3节 神经调节(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04 20:37:52

文档简介


第3节 神经调节(第1课时)
1. 对刺激的反应
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 →处理信息→传导信息→ 的连续过程。
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 、 、传导冲动的作用。
(2)神经元的结构:
3. 信息的处理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①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②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3)脑:神经系统中 的部分。其中,大脑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脑主要负责人体 ,并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控制 系统、
系统的活动。
(4)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 和 的功能。
A组 基础训练
1. 在神经元的结构中,具有接受信息功能的结构是( )
A. 树突 B. 轴突 C. 细胞核 D. 细胞体
2. 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方向是( )
A. 树突→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细胞体→树突
C. 轴突→树突→细胞体 D. 树突→轴突→细胞体
3. 下列不属于神经细胞的是( )
A.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B. 鼻黏膜上的嗅觉细胞
C. 血液中的血细胞 D.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
4. 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整个过程是( )
A. 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 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C. 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D. 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5. 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B. 脊髓只能对一些低级的刺激作出反应
C. 脑神经不能支配四肢的感觉和活动
D. “鹦鹉学舌”,某些鹦鹉会学人说话,说明它也具有语言中枢
6. 某建筑工人在一次外墙粉刷作业时,不小心从3米高的架上掉了下来。经此劫难,原来视力正常的他,现在眼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经过医生的检查,知道他的眼睛并没有器质性损伤。据此判断,该工人的受损部位可能是( )
A. 躯体感觉中枢 B. 脑干
C.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D. 眼球结构
7. 脑中风病人发生脑部溢血后不能说话,很可能是血块压迫了( )
A. 小脑语言中枢 B. 大脑语言中枢
C. 脑干的语言中枢 D. 脊髓语言中枢
8. 下列神经中枢不在大脑中的是( )
A. 语言中枢 B. 视觉中枢 C. 听觉中枢 D. 呼吸中枢
9.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以下三个结构中,与此表现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 大脑、小脑、脑干 B. 小脑、大脑、脑干
C. 小脑、脑干、大脑 D. 脑干、小脑、大脑
10.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时,上方的手捏住直尺的顶端,下方的手准备捏住直尺的“0”刻度。当上方的手放开直尺时,下方的手“立即”捏住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上方的手是受测者的
B. 图中下方的手是受测者的
C. 图中的两只手应是同一同学的
D. 捏住时刻度值越大,说明受测者的反应越快
11. 动物体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 )
A. 体液调节 B. 激素调节 C. 神经调节 D. 激素和体液调节
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神经组成
B.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C.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神经细胞
D.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3. 安安上完科学课后,到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这样能使( )
A. 大脑皮层和小脑交替休息
B. 大脑皮层各中枢交替休息
C. 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交替休息
D. 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保护性抑制
14. 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A. 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C. 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D.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B组 自主提高
15. 当我们在电脑键盘上输入一系列指令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对所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对此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的手相当于CPU,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B. 人的脑相当于CPU,都是处理信息的器官
C. 人的眼相当于屏幕,都是传导信息的器官
D. 人的脊髓相当于键盘,都是接受信息的器官
16.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
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17. 兔的心脏受甲、乙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甲、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甲神经或乙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时
90
仅阻断甲神经
180
仅阻断乙神经
70
A. 甲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乙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B. 甲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乙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 甲、乙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D. 甲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乙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18. 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可能是饮酒后人 。(除小敏猜想外)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
A. 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B. 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 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设置对照组 。
(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下降 。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19. 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为此两个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①两个同学如图所示做好准备(直尺的0刻度端朝下,起始位置为0刻度),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要求被测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捏住。
②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处的刻度,这个刻度越小,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快。
③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比较不同人对于这一刺激的反应快慢。
由此请你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1)对于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思想中值得可取的地方是什么? 。
(2)对该同学的设计中你认为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什么? 。
(3)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其他什么问题的探究,并请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作出实验方案的设计。

20. 请根据如图回答:
(1)如图表示 神经元 的模式图,它是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
(2)填写图中①~③所标注的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
(3)在图示结构中传递的信息通常也被称为 。
课时参考答案
第3节 神经调节(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2. (1)神经元 接受刺激 产生冲动 (2)细胞核
传向 传出
3. (1)大脑 小脑 脑神经 (3)最高级 动作的协调性 血液循环 呼吸 (4)传导 反射
【课时训练】
1—5. AACBD 6—10. CBDAB
11—15. CABDB 16—17. CD
18. 控制能力下降、情绪激动等(合理即可) (1)设置对照组 (2)下降
19. (1)可取之处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于测量的科学问题,通过设计转化为一个比较浅显的可测量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
(2)应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避免实验中由于次数少所造成的偶然性影响
(3)①对刺激的反应是否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②反应快慢是否受环境影响;③反应快慢是否受刺激信号类型的影响等。具体操作方案:以反应快慢是否受刺激信号类型的影响探究实验为例: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听觉等)。测5次,求出平均值,这个平均值与前面平均值(视觉刺激信号下)进行比较,值越小则说明对那种信号刺激的反应速度越快。由此即判断反应快慢是否受刺激信号类型的影响。
20. (1)神经元 (2)①树突 ②细胞体 ③轴突
(3)神经冲动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第2课时)
1.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应答性反应:人体对 作出的反应。刺激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如危险、食物等;也可以是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的疼痛等。
(2)反射:指人体通过 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3)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 。由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①感受器:负责接受刺激,产生 。
②传入神经:能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信号,并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能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给 。
⑤效应器: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可以是 或腺体。
神经传导冲动的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效应器。
2.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 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它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2)条件反射:生物个体通过 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它需要 的参与,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现象中是反射活动的有( )
①触动含羞草,它的叶子闭合 ②手碰到高温物体迅速缩回 ③看到红灯,司机刹车 ④针刺皮肤,有疼痛的感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能够正确描述反射弧和反射关系的是( )
A. 简单的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完成
B.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C. 反射弧和反射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D.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3. 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 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 B. 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C. 尝到美味,分泌唾液 D. 脚被钉刺,皮破血不流
4. 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叫做( )
A. 神经 B. 脊髓 C. 反射 D. 反射弧
5.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 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 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 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6.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描述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弹起
B. 婴儿一生下来就会吮奶
C. 手遇到针刺后会很快缩回
D. 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7. 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 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8. 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
A. 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 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 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 大脑发育不完整
9. 如果突然抓到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 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 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 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10. “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很重要。对神经系统来说,目的是( )
A. 使神经系统交替的活动和休息
B. 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C. 巩固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D. 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条件刺激
11. 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
B. 反射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作出解释之前
C. 反射是人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D. 反射是不能通过大脑进行控制的
12. 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其中脑干又包括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等部分。下表是切除猫的各级部位后,某些机能的改变状况(+表示能完成 ?表示不能完成)。据此回答:
手术前
去大脑两半球
再去间脑
再去中脑
再去延髓
最后破坏脊髓
体温调节
+
+




行走
+
+




翻正
+
+
+



站立
+
+
+
+


心跳
+
+
+
+
+
+
膝跳反射
+
+
+
+
+

(1)体温调节中枢在 。
(2)翻正反射与 有关。
(3)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B组 自主提高
13. 脚如果不小心碰到钉子,会立即缩回并感到疼痛,这个事实说明脊髓具有的功能有( )
A. 传导功能 B. 反射功能 C. 感觉功能 D. 反射和传导功能
14. 有的同学用电脑打字时,可以在键盘上盲打,这个过程必须通过的神经中枢是( )
A. 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B. 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
C. 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D. 躯体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
15.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如图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于 。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其余部分完好,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 。
16. 下列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主要由 构成,A是 集中的地方。
(2)请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来表示某人手指被蔷薇针刺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的方向 ,该过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3)该人被蔷薇针刺伤后疼痛的感觉形成于 ,当再遇到蔷薇时他会格外小心,此类反射类型属于 。
(4)若某患者只是⑤处受损,用针刺①处,患者会出现的反应 。
课时参考答案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 (1)刺激 (2)神经系统 (3)神经结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①神经冲动 ④效应器 ⑤肌体 神经中枢
2. (1)后天的训练 (2)后天学习 大脑皮层
【课时训练】
1—5. CDDDD 6—10. DDDAC 11. A
12. (1)间脑 (2)中脑 (3)脊髓
13—14. DB
15. (1)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传导 (2)大脑皮层 语言和文字 (3)非条件反射 能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16. (1)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胞体 (2)①→③→
④→⑤→② 反射 (3)(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条件反射 (4)能够产生痛觉,但不会产生缩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