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原卷)
一、选择题
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同 B.比实际值偏大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2、如图1.4-1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长5cm的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低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1cm/s B.10cm/s C.9cm/s D.8cm/s
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4、、如图1.4-2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5、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如图1.4-3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
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
7、如图1.4-4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
二、实验填空题
1、如图1.4-5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和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6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cm;tBC=___s;vAB=___m/s;vBC=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是在做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填“大、小”)。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4、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4-7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4
t1=
v1=
s2=1.2
t2=
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米/秒。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8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_s;?vAC=____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选择题
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同 B.比实际值偏大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知道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隐含条件:测出的总路程准确,根据速度公式比较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v=,∴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故选C.
【答案】C
2、如图1.4-1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长5cm的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低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1cm/s B.10cm/s
C.9cm/s D.8cm/s
【考点】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根据图示求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由图知,小车的路程s=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小车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C.
【答案】C
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 B、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反映了动车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射出时刻的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是这一瞬间的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4、、如图1.4-2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tAB<tBC B、tAB=tBC
C、vAB>vBC D、vAB<vBC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tBC=3s,所以tAB>tBC . 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AB=sBC=sm, 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 =sm=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 =;所以vAB<vBC . 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5、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考点】测平均速度,误差的减小
【解析】平均速度肯定要范围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尽量取两端,取较长时间可能会有误差,可能超过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再说时间到的时候小球在运动中,不能精确定出小球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所以肯定A好,一到点掐秒表,应该还是较准确的,多做几次,再取平均值,因为掐秒表的动作反应也有误差.故选A.
【答案】A
6、如图1.4-3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
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由图可知,小车上半程所用时间为t1=3s,下半程所使用时间t2=2s,AB、上半程的速度为v1===10cm/s,下半程的速度为v2===15cm/s,所以,下滑的小车不是作匀速运动.故AB错误;C、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2cm/s.故C正确;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与金属片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7、如图1.4-4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于sAB=sBC,tAB>tBC,由v1=,v2=,所以,v1<v2,sBE=3sBC,tBE<3tBC,>;则v==>=v2;所以v1<v2<v。故选A。
【答案】A
二、实验填空题
1、如图1.4-5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和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1)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分别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出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2)测出路程s和对应的时间t,用v=计算速度。(3)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4)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故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3>v1>v2。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使小车下滑时间较长,方便测出运动的时间。
【答案】(1)刻度尺 停表 (2)v= (3)变速 (4)v3>v1>v2 很小 时间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6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_s;vAB=____m/s;vBC=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是在做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1)速度的计算公式;
(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
(3)sAB=100.0cm-60.0cm=40.0cm,sBC=60.0cm-10.0cm=50.0cm,tAB=2s,tBC=1s。
AB段的速度,
BC段的平均速度。
(4)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是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当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答案】(1);(2)小;(3)40.0 1 0.2 0.5;(4)大 变速直线;(5)大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填“大、小”)。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1=120 cm=1.2 m,所用的时间t1=5 s,
vAC==0.24 m/s;
走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 s,s2=s1=×120 cm=60 cm=0.6 m,
vAB==0.2 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答案】(1);(2)小;(3)0.24;0.2;(4)大
4、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4-7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4
t1=
v1=
s2=1.2
t2=
v2=
①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米/秒。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注意弄清楚每一段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如题图所示,观察可以知道,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1=6秒。因为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t2=4.8秒。由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2.4米/6秒=0.4米/秒,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1.2米/4.8秒=0.25米/秒,由此可以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1.2米/1.2秒=1米/秒。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1=2.4
t1=6
v1=0.4
s2=1.2
t2=4.8
v2=0.25
【答案】变速 1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8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cm;?tBC=____s;?vAC=____m/s.
【考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
(3)sAB=90cm-40cm=50cm;tBC=10:35:23-10:35:22=1s; sAC=90 cm;
tAC=10:35:23?10:35:20=3s;
速度vAC==0.3 m/s.
【答案】(1);(2)小;(3)50;1;0.3.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
①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②能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③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学习重点:
量测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
准确计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测量平均速度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小车的路程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测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小车在做________运动。
2、实验原理:____,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____、____。
3、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下半段路程是____,运动的时间是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
4、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____;在斜面____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结果表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的路段同中,平均速度一般是____。
5、如图1.4-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cm/s.
达标测试
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A.跟实际值相同 B.比实际值偏大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2、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3、如图1.4-2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1.4-3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甲先到达B点
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7、如图1.4-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____。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5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cm,tBC=___s,vAC=_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
9、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4-6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cm)的斜面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读出小车从甲运动到乙经过的路程____cm;
(3)若小车从甲运动到丙所用的时间为5s,则小车经过甲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cm/s;
(4)通过测量计算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甲乙间的平均速度;
(5)斜面坡度设计的较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学案(答案)
自学指导:测量平均速度
1、刻度尺;停表;变速(直线).
5、0.75
达标测试
1、C 2、C 3、C 4、A 5、B 6、C
9、(1)停表或秒表 (2)40.0 (3)16.0 (4)大于 (5)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
单元
第一章第4节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
①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距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
准确计时,体会实验课的整体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察图片中几种物体的运动情况
思考:
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
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②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③小艇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④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
引入新课,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仔细观察,回想体会。
带着兴趣观看视频中人下滑的速度变化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1、测量平均速度
(1)提出问题
由此图片过渡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怎样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呢?
(2)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3)设计实验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方法: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 车从A滑到C所经历的时间t,用 算出速度
③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④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A、秒表的使用方法:针对实物讲解机械秒表(或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
B、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直接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AB段的时间是:t2 = tB,AC段的时间是:t1 = tC
C、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
正确的方法是:先测出AB段所用的时间,再测出AC段所用的时间,BC段所用的时间是:t3 = tC -tB
⑤实验中应记录和计算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V3
(4)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①安装实验置时,斜面的倾角要尽量小,小车运动的起止距离要适当大;
②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③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开始释放;
④测量时间要尽量与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同步,读数要规范准确,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实验步骤:
① 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 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 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 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 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 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 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 整理回收器材。
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
先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再由老师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老师老师巡视指导。
(5)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 < v1 < v3)。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 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2、扩展性实验
简单介绍: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测距、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1、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设计方案。
2、组长明确操作、记时、记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设计表格,认真计算。
观看视频,思考测量速度的其它方法
同时试着分析计算机上的速度-时间图像
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通过测量计算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扩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板书
1、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原理与器材;
②方法步骤;
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
2、实验的改进和扩展
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
②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测速,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
课件26张PPT。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观察图片中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
(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
(3)小艇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整个路程和上半段路程的速度相同吗?
(4)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怎样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呢?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2、猜想与假设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也可能不变。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实验原理:3、设计实验(2)实验装置:(3)实验方法:刻度值测出SAC的长,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
所经历的时间t,用 算出速度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3、设计实验(4)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①秒表的使用方法(5)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②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方法:t2 = tB3、设计实验③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方法:t3 = t1 -t2= tC -tB(6)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S1、 tC( t1) 、 V1、 S2、 tB ( t2 )、 V2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①安装实验置时,斜面的倾角要尽量小,小车运动的起止距离要适当大;
②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③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开始释放;
④测量时间要尽量与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同步,读数要规范准确,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4、进行实验(1)注意事项: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2)实验步骤:4、进行实验金属片S1 ①测量小车要运动的路程S1并记录; 金属(片)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距离和时间。②计算运动的时间t1并记录;③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 思考:如何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S1S2(2)实验步骤:4、进行实验金属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4、进行实验(3)进行实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4)记录表格:4、进行实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提高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老灌口市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1、超声波测速图中A为固定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B与A的距离,同时把测量的信息输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进的速度,并显示在屏幕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提高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2、超声波测距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提高3、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进行实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总结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一、实验: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原理:实验步骤:1、测量全程平均速度:测出小车的要运动的路程S1并记录;计算时间t1并记录;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2、测量上半段平均速度:测出上半段的路程S2并记录;计算运动的时间t2并记录;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2; 3、在前两次实验基础上不进行实验求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48100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C3、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 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C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4、“龟兔赛跑” 新传: 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D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洪山嘴中学 詹振亚 5、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2.94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 见!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