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 教学案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内 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 。
原因
微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 、______都不变。
宏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_________、_____ 都不变。
应 用
⑴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某些现象;
⑵推求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⑶推求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⑷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组成元素;
⑸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 或 “分解反应”)等。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2克氢气和18克氧气反应能生成20克水。(H—1 ,O—16)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例2、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A+B=C+D,已知12 gA与1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 gC和一定量的D,若要获得12 gD,需要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 ( )
A.12 g?? B.14 g?? C.18 g?? D.15 g
例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2KNO3 +3C+S=K2S+N2+3X表示,则X的化学式为 ( )
A.CO? ?B.CO2?? C.NO?? D.SO2
例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SO2和H2O,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 元素,可能含 元素。
例5、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 C—12 ,H—1 ,O—16 )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例6、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例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如 化
何 学
正 方
确 程
书 式
写
概 念
用 表示 的式子。
意 义
(读 法)
表示 、 、 ;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 比;
微观: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种粒子的 比。
读法:(注意:“ + ”读作 ,“ ”读作 )。
书写原则
①以 为依据;
②遵守 。
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
②配: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 ;
③等:把短线改成 ;
④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或“ ”)。
例8、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 + O2↑”为例(H—1 ,O—16)
宏观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质量角度读作: 。
例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2=Hg+O2↑ B.铁在氧气中燃烧: 6Fe+4O2==2Fe304
C. 硫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D.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 = CO2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例10、用2g氢气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水?同时消耗氧气多少克?(H—1 ,O—16)
化学方程式典型练习
相对原子质量 O:16 C:12 H:1 K:39 Ca:40 Zn:65 Mn:55 Cl:35.5
1.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 )
A.Cu、O B.Cu、O、H C.H、C、O D.Cu、H
2.某化合物18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0g二氧化碳和360g水,关于该化合物组成结论正确的是 ( )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3.2010年无锡中考题20题)某物质R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则物质R中 ( )
A.只含氧元素 B.一定含有钠元素和氧元素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在反应C2H8N2+2R == 3N2+4H2O+2CO2 ,其中R的化学式是 ( )
A.N2O4 B.NO2 C.N2O D.CH4
5.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gA跟4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0g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58 B.29 C.49 D.85
6.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中肯定含 元素;可能含 元素。
7.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原子质量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总数⑥元素种类⑦元素质量⑧元素的化合价⑨物质种类⑩物质总质量,其中:一定不变的有 ,一定改变的有 ,可能变的有 。
8.铁在高温条件下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一气体单质。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35
5
8
反应后质量(g)
2
x
5
42
9.在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⑴该反应中x为
⑵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⑶物质C在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吗?
10.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⑴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g。
⑵剩余固体中含有 、 ,质量分别是 g和 g。
11.工业上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现用1000g石灰石在高温下充分反应,生成448g生石灰。求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2.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8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48
2.41
2.34
2.34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间后,该样品中的氯酸钾已经完全反应;
(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克; (3)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3.为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取4g该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样品,将40g稀盐酸(HCl)平均分成4等份,分4次加入到样品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杂质不反应,不溶)(已知: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
2
3
4
加入盐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2.5
1.0
0.4
0.4
⑴ 4g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克,
⑵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⑶ 100g这种石灰石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14.将不纯的锌粒10g(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放出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Zn+H2SO4=ZnSO4+H2↑ )
(1)第 min时,锌粒与稀硫酸完全反应,
放出氢气的质量为 g。
(2)求不纯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5.请根据下图提示,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总质量有没有增减。
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学习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情境激趣---“挑战福尔摩斯”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 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气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丝的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剩余烟灰的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气的重量了么!”并写下如下计算式:m(烟丝)—m(烟灰)=m(烟气)。
这样算对吗?如果不对,如何改进?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Ⅰ.个人自学
1.演示实验: 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M1)
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M2)
M1与M2关系
分析:
结论: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
探究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M1)
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M2)
M1与M2关系
分析:
结论:
实验
探究3、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总质量M1)
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M2)
M1与M2关系
分析:
结论:
3、建构:
质量守恒定律: 。
4.即学即练
演示实验:探究4、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
化学反应:
分析: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Ⅰ.个人自学
1.播放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试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2.建构: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________没有增减
原子的________没有变化
3.即学即练
体验成功:修正福尔摩斯的计算式
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⑵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⑶ 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⑷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为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元素 种类
宏观
元素 质量
五个不改变 原子 种类
微观 原子 数目
反应前后 原子 质量
宏观:物质的 种类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 种类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 数目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
五.达标巩固
1、判断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②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 ③湿衣服晾晒后变轻了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其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③ B.③④ C.①②④ D.都可以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A.反应条件 B.反应物 C.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各物质的总质量
4、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与3.6克水,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 克。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2O + CO2 淀粉 + O2 , 由此判断:
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
2.旧知回顾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反应后_________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都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3
2.建构: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 表示 叫做化学方程式。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6第1段
2.建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 为基础,不能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一定要遵守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 与 相等。(这也是用来检查一个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依据之一)
3.即学即练:
想办法将 H2 + O2 H2O变成化学方程式 。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8
2.建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左边写 化学式,右边写 化学式,中间用“短线”相连。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
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等:将短线改为 。
(4)标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3.即学即练: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 铁在氧气中燃烧
⑵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⑶ 水通电
⑷ 高锰酸钾制氧气
⑸ 过氧化氢制氧气
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化学方程式符号运用
符号
+
=
△
↑
↓
意义
与、和或跟
反应生成
加热
该生成物是气体
该生成物是固体
加热一般指用酒精灯加热能完成的反应,这时才可用符号“△”;高温(如酒精喷灯)、煅烧、强热及点燃都只能写文字而不能用“△”
区别加热、点燃与燃烧
正确运用 ↑、↓
2、配平方法
(1)观察法: S + O2 SO2
(2)最小公倍数法: P + O2 P2O5
(3)奇数配偶法: C2H2 + O2 C O2 + H2O
① 找出方程式两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② 若该元素原子在两端总数是一奇一偶,将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先配成偶数;
③ 由已推求化学计量数依次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
五.达标巩固
1.分别写出所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氧气与碳
②氧气与硫
③氧气与磷
④氧气与氢气
⑤氧气与铁
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⑦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⑧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⑨水通电
⑩镁与氧气反应
2.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AB + B2 =2C中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2 C.A2B D.A2B2
3.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能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SO4 B.SO3 C.CO2 D.SO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 + O2 MgO2 B、4Fe + 3O2 2Fe2O3
C、2P2O5 4P + 5O2 D、2HgO 2Hg + O2↑
5.(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 、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6.氨气(NH3)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水和氮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新授 编者: 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具体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
2.旧知回顾
默写已学化学方程式
、
、
、
、
、
二.自学建架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P---31,S---32,C--12 ,Mg--24)
知识模块——(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3
2.建构: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
实例(S+O2 SO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
3.即学即练
说一说 4P+5O2 2P2O5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4
2.建构: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
质量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3.即学即练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2O2 2H2O + O2 ↑ 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
质量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化学方程式符号的读法
符号
+
=
△
读法
与、和或跟
反应生成
加热
2.由化学方程式求粒子个数比与物质质量比。如 2H2O 2H2↑ + O2↑
分子数(化学计量数)比
各质量比
3、化学反应是按照一定质量比进行的。
例:已知48g镁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8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g镁和5g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B. 6g镁和4g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C. 3g镁和7g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D. 4g镁和6g氧气生成10g氧化镁
4、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判断某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
例:5克镁在8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3克氧化镁,对吗?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
五.达标巩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Al--27,S---32,C--12 )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则参加反应的铝、氧气,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54:32:102
C.54:24:102 D.108:96:204
2.16g硫跟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 g二氧化硫。有16g硫在40g氧气中充分燃烧,则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__56g(填“>”“<”“=”)。
3.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计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S + O2 SO2
B.2CO + O2 2CO2
C.2H2 + O2 2H2O
D.CH4 + 2O2 CO2 + 2H2O
4.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 + 5O2 x CO2 + YH2O
则x= ,y=
5.葡萄糖与O2作用是动植物呼吸的主要反应:C6H12Ox + 6O2 6CO2+6H2O,请判断
C6H12Ox中,x的值应为( )
A.12 B.9 C.6 D.3
6.如图所示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 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有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
A.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二种元素
C.一定含氧元素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有关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学习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格式
【学习过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12 )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
2.情境激趣:“神舟六号升空”,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3、旧知回顾:
⑴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镁的燃烧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电解水
④氢气燃烧
⑵化学方程式2H2O 2H2 ↑ + O2↑ 的意义
( ) : ( ) :( )
①
②
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理论依据
Ⅰ.个人自学
1.计算: 2H2O 2H2 ↑ + O2↑
( ) : ( ) : ( )
若36克 : ( ) : ( )
若( ) : ( ) : 16克
2.建构: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理论依据: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00例1。
2.建构: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简记为“ 、 、 、 、 、 、 ”。
3.即学即练
(现在你会做吗)练习1、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Ⅱ.个人(小组)疑问
知识模块——(三)计算类型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00例1和例2
2.建构:
计算类型:
⑴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 的质量。
⑵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 的质量。
3.即学即练:
练习2:为保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中要配备氧气再发生装置,其制氧的方法是利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制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 2Na2CO3+O2 ,若要得到48g氧气,需过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3: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一桶18Kg的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
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解题格式要规范:
⑴ 已知量和未知量一定要找正确,不能张冠李戴;
⑵“设”时不要带单位,例如:“设需××的质量为x”,不要写成“设需××的质量为x g”;
⑶ 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一定要对应,要带单位列比例式;
⑷ 解出的答案要带单位,有效数字要正确(一定要按题目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或无要求时与题目所给有效数字相同);
四.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
五.达标巩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Fe---56,Zn---65,S---32 )
1、用5.85g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0.09g/L,Zn + H2SO4 ZnSO4 + H2↑)
2、用多少克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以生成11.6g四氧化三铁?
3、4g氢气和34g氧气完全反应,可得水的质量为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