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灿烂的文学》
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教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三目叙述,分别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知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一同学通过语文课本历代名篇的选读,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 《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 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能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不但有着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是绚烂多彩,是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步入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看书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讲授】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 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一是以抒情诗为主;二是《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大都反映了现实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三是《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又称“骚体”。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发展概况
时期 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
初唐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
盛唐 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④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晚唐 李商隐、杜牧
二.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2)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重点历史概念:元散曲与词
词,是一种能够和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又称“曲子词”。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词发展至宋代走向辉煌,宋词是宋代文学成就的突出标志。?
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这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描绘生动,手法多样,使时人耳目一新,因此能取代宋词 而占据文坛的主要位置。
三. 明清小说
1.兴起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4. 明清小说的特点
(1)明清小说首先表现在数量繁多。
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白话小说以“三言”“二拍”和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为代表。
(2)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编年史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3)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4)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5)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略
课件23张PPT。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概况(2)内容风:风土之音;雅:宫廷之音;颂:宗庙之音。精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秦风?蒹葭》佳作欣赏(4)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2、 楚辞(1)产生(2)特点(3)代表作战国时期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3、汉赋汉朝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期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4、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①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
②科举取士的导向作用;
③开明的文化学术政策;
④庶族地主需更多了解社会现实;
⑤其他学术艺术的发展。(2)唐诗繁荣的表现1、 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 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
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
作的迅猛发展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2)宋词繁荣的表现① 豪放派②婉约派2、元曲(1)兴起与发展①时间:宋代;
②内容:包括杂剧和散曲。(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远 《汉宫秋》
白 朴 《梧桐雨》三、明清小说1、兴起魏晋南北朝 《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 新阶段(1)唐传奇 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是成熟的文言小说,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以言情为特色。代表作:《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2)宋话本 宋代,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其中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宋代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3、明清小说的繁荣(1)背景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②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地出现;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2)表现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代表作品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
长篇小说;③《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④《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⑤《儒林外史》,吴敬梓,清,讽刺小说;⑥《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短篇小说集。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它以现实主义反映社会生活,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到了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在小说方面,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以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