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墨竹图题诗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5 11: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4、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字词积累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
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字词积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分析:这两句诗写的诗作者在衙署书房里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想到了老百姓在饥寒交迫中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课文详解 意思:在衙署里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发出萧萧之声,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课文详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分析:这两句诗畅述胸怀,拓宽了诗歌的内涵。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课文详解 赏析:诗人展开充分的想象,由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的啼饥号寒之声,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体恤之情。而且,诗人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竹,实际上写人,以竹喻人,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课文详解墨竹图题诗卧听萧萧竹 夜听竹声民间疾苦声 身系百姓吾曹州县吏 官位低微爱民如子
特立独行枝叶总关情 体恤民生写竹喻人图解结构 主题:这是一首以“竹”为依托抒发感情的题画诗,诗人由风吹竹子的萧萧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作画题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操。概括主题 写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墨竹图题诗》这首诗以竹喻人,也别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看似写竹,实则写人,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独立、关心百姓疾苦、充满爱民之情的气节。写法点拨1.宁可是无肉,不可居无竹。(宋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2.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宋 杨万里《咏竹》)
3.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 陆游《连日治圃至山亭又作五字》)拓展延伸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联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成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拓展延伸 感悟: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竹声”为依托,联想到了啼饥号寒的怨声,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和同情。以人为镜,真希望所有为官者都能关爱。体恤百姓之苦,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心灵感悟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以“竹”为依托抒发感情的题画诗,诗人由风吹竹子的萧萧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作画题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操。1、查找郑板桥的资料,准备交流。
2、预习下一课。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