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古代印度(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04 22: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3课 古代印度古印度地理位置: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古印度的起源与印度河和恒河有关。 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严格的种姓制1、约公元前22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
2、大约700年之后,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陆,建立新的国家,逐步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 首陀罗原 人嘴手腿脚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①在种姓制度下,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分成四个等级②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僧侣贵族官僚贵族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掌握神权掌管军政大权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政治上没有特权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从事低等职业吠舍 Vaisya刹帝利
Ksatriya婆罗门
Bra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③种姓制度的特点种姓制是婆罗门与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④种姓制度的影响A.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与法律地位是世袭的。
B.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区别。
C.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⑤实质: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二、佛教的创立1、佛教产生的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2、时间地点公元前6—前5世纪的印度3、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
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和佛陀。4、佛教教义(1)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度,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
(2)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对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理解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仰光寺印度阿富汗、伊朗新疆——内地朝鲜、日本向南传入东南亚以及我国西南5、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菩 提 树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B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D 3.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A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
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D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