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传感器的应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2)、理解应变式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3)、理解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的工作原理。
(4)、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结合物理学的知识,探究电子秤、话筒、电熨斗等的工作原理,从而了解力传感器、声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一般应用,进一步总结出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教学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教学方法:PPT课件,演示实验,讲授
教学用具:小型电子秤,话筒,电熨斗、示波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传感器是能够感知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通断的一类元件。请大家回忆一下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各是把什么物理量转化为电学量的元件?
学生思考后回答:。热敏电阻将温度这个热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电阻-。光敏电阻将光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电阻,霍尔元件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电压。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传感器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1、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学生阅读教材开头几段,画出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示意图。
提示:一般情况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非常微弱,要想触发控制电路,此信号必须进一步放大才可以,所以需要放大电路,即放大器。
下面学习几个传感器应用的实例。
2.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学生阅读教材5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电子秤使用的测力装置是什么?
它是由什么元件组成的?
(2)简述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能够把什么力学量转化为什么电学量?
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据图回答问题。
1:电子秤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它是由一个金属梁和两个应变片一起组成了测力部分。
2:在金属梁没有力的情况下,金属梁处于水平状态,梁的上下应变片的长度没变且相等,两应变片的电阻大小也相等,当给金属梁施加竖直向下的力时,金属梁会向下弯曲,使得金属梁上面的应变片被拉长,电阻变大,两端电压也变大,而下边的应变片被挤压收缩,电阻变小,两端的电压也减小,使得两应变片两端电压值不相等,存在差值,控制电路就通过这个差值,经过放大电路将差值信号放大,再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数字,即力F的大小。
3:应变片能够将形变这个力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总结点评,结合图6-2-3强调讲解应变片测力原理
应变片能够把物体形变这个力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3.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学生阅读教材56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话筒的作用是什么?
(2)说明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说明电容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这种话筒的优点是什么?
(4)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点?
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膜片接收到声波后引起振动,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随着一起振动,线圈在永磁体的磁场里振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振幅和频率的变化都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
3:电容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利用电容器充放电形成的充放电电流。薄金属膜和固定电极形成一个电容器,被直流电源充电.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电容发生变化,电路中形成变化的电流,于是电阻两端就输出了与声音变化规律相同的电压.
优点:保真度好。
4:驻极体话筒的原理同电容式话筒,只是其内部感受声波的是驻极体塑料薄膜.优点: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灵敏度高,工作电压低。
老师:演示实验:
按照如图所示的连接驻极体话筒的工作电路,话筒的输出端经过隔直电容接到示波器。
对着话筒喊话,观察示波器的荧光屏上的波形,再用另外一人同样对话筒喊话,比较两次声音产生的波形有什么不一样。
上述过程,就是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不同的声波信号,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不同。说明话筒产生的电信号是由接收到的声波控制的。
4.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
温度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它能把温度的高低转变成电信号,通常是利用物体的某一物理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制成的.电熨斗就是靠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温度的。
实验:取一个报废的日光灯启辉器,去掉外壳,敲碎氖泡的玻璃,可以看到一个U型的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旁边有一根直立的金属丝,两者构成一对触点,常温下触点是分离的,用火焰靠近金属片,可以看到双金属片的形状变化,与金属丝接触,熄灭火焰,双金属片逐渐恢复原状,两个触点分离。
把这个启动器用到温控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电熨斗就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投影:电熨斗结构图(如图所示)
思考与讨论:
(1)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还是分离的?当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将怎样起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但温度过高时,由于双金属片受热膨胀系数不同,上部金属膨胀大,下部金属膨胀小,则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使触点分离,从而切断电源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后,双金属片恢复原状,重新接通电路加热,这样循环进行,起到自动控制温,度的作用.
(2)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这是如何使用调温旋钮来实现的?
引导学生讨论: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此时可通过调温旋钮调节升降螺丝,升降螺丝带动弹性钢片升降,从而改变触点接触的难易,达到控制在不同温度的目的.
(三)例题
例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2.0 kg的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在的示数均为 10 N(取g=10 m/s2).
(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 14 N、b的示数为6.0 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
分析:传感器上所显示出的力的大小,即弹簧对传感器的压力,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此即为弹簧上的弹力大小,亦即该弹簧对滑块的弹力大小.
解:(1)如图所示,依题意:左侧弹簧对滑块向右的推力 F1=14N,右侧弹簧对滑块的向左的推力 F2=6.0 N.
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4 m/s2
a1与F1同方向,即向前(向右).
(2)a传感器的读数恰为零,即左侧弹簧的弹力,因两弹簧相同,左弹簧伸长多少,右弹簧就缩短多少,所以右弹簧的弹力变为N。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2=10m/s2,方向向左.
例2、如图5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前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距膜几十微米处有一金属板,振动膜上的金属层和这个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间加一电压U,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使电容发生变化,导致话筒所在电路中的其它量发生变化,使声音信号被话筒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容器两板间的(A)
(A)距离变化
(B)正对面积变化
(C)介质变化
(D)电压变化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传感器的应用 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
力传感器是把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声传感器是把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温度传感器往往是用来进行自动控制.
作业
1、思考并回答“问题与练习”第1、2题。书面完成第3题。
2、课后进入校园网阅读有关传感器应用的科普类文章,了解有关传感器的应用实例以及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传感器的应用(一)
一、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示意图
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
二、 传感器的应用 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
上传到校园网的资料
温度传感器的另一应用——电冰箱的温控装置
如图所示是某种电冰箱内温度控制器的结构,铜质的测温泡1,细管2和弹性金属膜盒3连成密封的系统,里面充有氯甲烷盒它的蒸汽,构成一个温度传感器,膜盒3为扁圆形,右表面固定,左表面通过小柱体与弹簧片4连接,盒中气体的压强增大时,盒体就会膨胀,测温泡1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中。5、6分别是电路的动触点盒静触点,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拉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弹簧片4盒连杆9上。连杆9的下端是装在机箱上的轴。凸轮8是由设定温度的旋钮控制的,逆时针旋转时凸轮连杆上端右移,从而加大对弹簧7的拉力。
自动控温原理:如图所示是某种电冰箱内温度控制器的结构,铜制的测温泡1、细管2和弹性金属膜盒3连通成密封的系统,里面充有氯甲烷和它的蒸汽,构成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膜盒为扁圆形,右表面固定,左表面通过小柱体与弹簧片4连接,盒中气体的压强增大时,盒体就会膨胀,测温泡1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中。5、6分别是电路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拉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弹簧片和连杆9上,连杆9的下端装在机箱上的轴,凸轮8是由设定温度的旋钮控制的,逆时针旋转时凸轮连杆上端右移,从而加大对弹簧7的拉力。当冷藏室里的温度升高时,1、2、3中的氯甲烷受热膨胀,弹性金属膜盒3的左端膨胀,推动弹簧片4向左转动,使5、6接触,控制的压缩机电路开始工作制冷,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氯甲烷受冷收缩,5、6又分开,制冷结束,直到下次温度升高再重复上述过程。
温度设定原理:将凸轮8逆时针旋转,凸轮将连杆9向右顶,使得弹簧7弹力增大,此时要将5、6触点接通,所需要的力就要大些,温度要高一些,即温控挡应低一些(例如1级),顺时针旋转凸轮8,控制的温度低一些,控温挡要高一些。
动圈式话筒的原理
话筒是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图1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原理图,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当声波使金属膜片振动时,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叫做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在永磁体的磁场里振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振幅和频率的变化都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器的电容C决定于极板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这几个因素.如果某一物理量(如角度θ、位移s、深度h等)的变化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容的变化,那么,通过测定电容器的电容就可以确定上述物理量的变化,有这种用途的电容器称为电容式传感器.
图2是用来测定角度θ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动片与定片之间的角度θ发生变化时,引起极板正对面积S的变化,使电容C发生变化.知道C的变化,就可以知道θ的变化情况.
图3是测定液面高度h的电容式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入导电液体中,导线芯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极,导线芯外面的绝缘物质就是电介质.液面高度h发生变化时,引起正对面积发生变化,使电容C发生变化.知道C的变化,就可以知道h的变化情况.
图4是测定压力F的电容式传感器,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的时候,膜片发生形变,使极板间距离d发生变化,就可以知道F的变化情况。
图2 图3 图4 图5
图5是测定位移x的电容式传感器,随着电介质进入极板间的长度发生变化,就可以知道x的变化情况
实际中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们都是根据各种物换效应设计而成的,我们在初中学过,导线的电阻决定于导线的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等因素,由此可以制成电阻式传感器,用来测定压力、温度等物理量.
传感器是把非电学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压力、温度、湿度、流量、声强、光照度等)转换成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等)的一种元件.传感器输入的是非电学物理量x,输出的是电学量y(图6)。将非电学物理量转换成电学量后,测量比较方便,而且能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各种传感器是自动控制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已经渗透到宇宙开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以至家庭生活等多种领域.
传感器
转换或放大电路
执行机构
仪表显示
微机系统
金属板
金属膜
振动膜
外电路
图5
传感器
转换或放大电路
执行机构
仪表显示
微机系统
图1
图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