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是什么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声音是什么教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7-27 2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一、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15℃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
(3)知道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
(2)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的观察,将对“波”的认识逐步扩展,进而知道声波;
(3)通过活动知道声波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从而得出有关结论;
(4)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有的人耳结构及引起听觉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传播的活动有兴趣,还能找其他物体试验,并愿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教 具:自制课件;
学 具:参见《物理实验》活动1.1、活动1.2
课前准备:1、学生自备自用学具 2、各组自备共用学具
教学过程:
引入
用课件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讨论:
(1)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2)音乐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3)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引出课题“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参照《物理实验》“1.1”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2、依据提供的实验方法,分组动手实验,得到初步的结论
3、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
4、小组间交流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
二、声音的传播
参照《物理实验》“活动1.2”
(1)从生活经验总结:我们能听到他人的说话,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了我们的耳朵
(2)参照《物理实验》“活动1.2”分组实验,并得出结论
(3)小组交流,
(4)课件展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3、声音的传播快慢
三、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的传播形式
1、阅读课本p9,组内讨论
2、小组分组解释,然后教师总结评讲
3、用课件展示声波
四、声速
1、阅读课本p23,了解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讨论百米赛跑计时问题
3、讨论闪电雷声问题
五、声能
1、演示图1-10实验
2、学生阅读p10-11
六、小结
1、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和接收的,你能理解相关的知识吗?你会设计相关的实验吗?
2、我们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一般包括:现象的产生、传播和被我们感知
3、练习
1、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2、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3、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4、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5、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
6、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
7、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
9、悬挂在门口的风铃,为什么风吹过时,它就发出悦耳的声音.取下风铃,设计一个水能传声的实验.
七、课外活动
1、给你以下器材:秒表一个、听诊器一套、塑料保鲜袋一个、大烧杯一只和一些水。你能设计一个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吗?说出你的方法并动手试一试。
2、请你与同桌合作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请他轻轻地敲他的桌面,你把耳朵贴在你的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将两张紧挨的课桌分开一条小缝,再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相离时
分析与论证:声音靠_______________传播到远处.
3、请你亲手做一部“土电话”证明固体能传声。
(1)找一找 找两个圆纸盒,一根长度约4米结实的棉线。
(2)做一做
a. 在纸盒的底部钻一个小孔,把棉线的两端分别从底部小孔中穿进去,并在盒内的一侧把棉线的端点打个大结,不让线头滑出来。
b. 你和你的同学分别拿一个纸盒,相距4米远处拉紧棉线,并不要触到别的东西。
c. 他把纸盒开口盖住自己的耳朵,另一只手捂住另一只耳朵,你对着纸盒说一句话,并请他将听到的话回传给你
(3)想一想
a.土电话的原理
b.实验时要求拉紧棉线,如不拉紧棉线,结果会怎样 为什么
c.实验时, 土电话的传话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如你的同学讲话时同时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处,则你还能听到他的讲话声吗
4、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过程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在介质(空气、水、固体)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将带动周围质点也发生振动,并且逐渐向各方面扩展。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称波,能产生听觉的振动波被称为声波。人类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范围之内。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对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波的传播与性质 介质中各点之间都有弹性力的联系。当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其周围空气分子亦重复音叉的振动,这种振动又引起其邻近空气分子振动。当振动的音叉叉枝向右边位移时,右边的空气分子被压缩成一密部,这个密部的空气分子并不停止在原来的位置而是向前传播。又当音叉的叉枝开始向左边位移时,原来密部的空气分子又恢复到原来位置。叉枝继续向左边移动,空气分子也跟着继续向左边移动,形成一个疏部。这个疏部的空气分子也是向前传播的。在声源振动的作用下,空气分子的密部与疏部交替地向四周传播的过程就是声波的传播。(图1-1-1、图1-1-2)

图1声波传播示意图a

图2声波传播示意图b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将随着传播的距离增加而减弱。一是由于声波向四周发散,距离越远声能越弱;而是由于介质的分子间的摩擦,部分声能被介质吸收转变为热能而衰减。点状声源发出的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声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绕射 声波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前进,此现象称绕射,亦称衍射。但这种障碍物的尺度必须小于或不大于前进声波的波长,才能不发生声影而得到绕射。实验证明300赫的声波无论从头的那一方面来,都不会影响对侧的听力。但对于高频,特别是16,000赫的声波,头部可引起声影而妨碍声音传到对侧耳。
2. 反射 障碍物比较大(一般讲它的尺度至少比声波大5倍)时,可发生比较明显的反射现象。这时前进波从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去,障碍物的反射表面越大,则反射的效率越高。 透射 声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中,通过界面时,一部分声波要在界面反射而回到第一种介质,这种过程称透射。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决定于两种介质的声阻抗比。声阻抗相差越大则反射程度也越大,声阻抗相同的两种介质则反射程度越小。
信息窗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