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 第 1 单元 第2 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与
方法
从世界地图中找出古印度、古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佛教的教义,分析佛教教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是奴隶主奴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古印度奴隶社会的鲜明特点:种姓制度。
难点
理解佛教的教义,并分析佛教教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关注
在诱思探究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讨论法来让学生分析佛教教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
教材、历史图册、练习册
教学内容及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
自备、集备补充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媒体,导入新课。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社会早期的文明,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相继形成。现在让我们来进入历史时空,一起学习和探究这些内容吧。
【探究新知】
展示世界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呢
古中国:黄河和长江;
古埃及:尼罗河;
古印度:恒河和印度河;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古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各等级界限十分森严,不同种姓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和生活方式各有区别,甚至连婚姻也受到严格限制。
由于种姓制度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因而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特别是对婆罗门特权的反对和批判,佛教就是当时反对种姓制度的众多思潮中的一个派别。
2???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佛教产生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的教义: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佛教的传播:佛教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广泛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汉朝时传入中国。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课堂小结】
阅读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片信息为图片命名。
(2)它们各是哪些国家奴隶制文明的象征?
(3)你能对图三的内容作一个客观的评价吗?
学生自主看书
识读地图
回忆西周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等级关系与古印度作比较,并要知道种姓制度每个等级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后,自由作答
教师展示多媒体,导入新课。
提示学生注意位置特点
举例说明
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你对佛教的主张和教义有什么认识呢?
经过学习,你认为佛教的教义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呢?
学生理解实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利益,是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进步意义:“众生平等”的教义对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积极作用
局限性:人为修行达到极乐世界,要忍耐,顺从等主张对人民起了麻痹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
板书设计
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课后反思
相异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