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摩擦力》课件(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摩擦力》课件(鲁科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7-28 20: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3节 摩擦力第4章 相互作用学习目标: 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
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
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
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
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
用。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
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
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
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 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
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
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
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
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
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
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
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
“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
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
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
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
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
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例一】如图,某时刻木块正在以3m/s的速度在以5m/s速度向右传送的传送带上向右运动,试判断:
木块的运动方向。
木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 与压力成正比
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
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
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
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
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
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
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
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
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
和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
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
面上的受力物体上。【例二】在东北的林场中,冬季常用马拉的
雪橇运木材,雪橇有两个与冰面接触的钢制
滑板.如果冰面是水平的,雪橇和所装的木
材的总质量是5.0t(吨),滑板与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是0.027,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
的力才能拉着雪橇在冰道上匀速前进? 三、静摩擦力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
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
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
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跟滑动摩擦力条件的区别是:是相对运动还
是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
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0<F≤Fmax
实际大小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
4.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①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
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比如物体
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没没有摩擦,物体将沿斜面
下滑,即物体静止时相对(斜面)运动趋势的方向是
沿斜面向下,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
上,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②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设法。其操作程序
是:
A.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B.选参照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且施加静摩
擦力的物体;
C.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体
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D.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一一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
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受力物体
上。【例三】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
反.
【例四】用水平推力F把重为G的黑板擦紧压在竖直
的墙面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
力,当把推力增加到2F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
小是原来的几倍?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课堂训练: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
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
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
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用10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00N的箱
子,那么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μ值为多大?
3.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 10N,方向水
平向右的力作用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10N,水平向左; B. 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D.20N,水平向右.
4.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其受到三个力
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1=10N,F2=2N。此时水平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为多
少?方向如何?若撤去力F1,木块将怎样运动,桌面对木块
的摩擦力将如何变化 ?阅读材料: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
(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
动速度无关。一根尺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
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
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
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
观。到了十九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
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 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
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
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
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
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示: 上列各式里的v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
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
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0和t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
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 m0和 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
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c),则上面的一些结果就变为l≈l0、t≈t0、
m≈m0,因而对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使用牛顿定
律来处理问题,还是足够精确的。3.4摩擦力学习目标: 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学习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
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
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
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
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
用。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
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
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
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 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
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
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
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
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
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
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
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
“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
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
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
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
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
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例一】如图,某时刻木块正在以3m/s的速度在以5m/s速度向右传送的传送带上向右运动,试判断:
木块的运动方向。
木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 与压力成正比
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
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
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
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
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
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
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
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
μ<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
和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
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
面上的受力物体上。【例二】在东北的林场中,冬季常用马拉的
雪橇运木材,雪橇有两个与冰面接触的钢制
滑板.如果冰面是水平的,雪橇和所装的木
材的总质量是5.0t(吨),滑板与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是0.027,马要在水平方向上用多大
的力才能拉着雪橇在冰道上匀速前进? 三、静摩擦力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
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
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
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
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跟滑动摩擦力条件的区别是:是相对运动还
是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
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0<F≤Fmax
实际大小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
4.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①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
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比如物体
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没没有摩擦,物体将沿斜面
下滑,即物体静止时相对(斜面)运动趋势的方向是
沿斜面向下,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
上,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②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设法。其操作程序
是:
A.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B.选参照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且施加静摩
擦力的物体;
C.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体
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D.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一一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
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受力物体
上。【例三】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
反.
【例四】用水平推力F把重为G的黑板擦紧压在竖直
的墙面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
力,当把推力增加到2F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
小是原来的几倍?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课堂训练: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
也一定越大;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
动方向相反;
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
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用10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00N的箱
子,那么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μ值为多大?
3.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 10N,方向水
平向右的力作用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10N,水平向左; B. 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 D.20N,水平向右.
4.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其受到三个力
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1=10N,F2=2N。此时水平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为多
少?方向如何?若撤去力F1,木块将怎样运动,桌面对木块
的摩擦力将如何变化 ?阅读材料: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
(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
动速度无关。一根尺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
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
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
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
观。到了十九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
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 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
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
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
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
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
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示: 上列各式里的v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
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
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0和t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
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 m0和 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
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c),则上面的一些结果就变为l≈l0、t≈t0、
m≈m0,因而对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使用牛顿定
律来处理问题,还是足够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