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6 09:43:34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罪魁(guí) 脂粉(zhī)
B.惊骇(hè) 晨曦(xī)
C.箱箧(qiè) 野蛮(máng)
D.珐琅(fà láng) 瞥见(piē)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掠夺 缀满 赞誉 荡然无存
B.耗废 绸缎 制裁 富丽堂皇
C.赞誊 缀满 赃物 不可明状
D.分亨 愰若 行窃 眼花缭乱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4.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积极参与。
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5、(2016·海南中考)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主要承担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任务。
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③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位于海南省文昌市。
④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为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A.③①④②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 .诸生,上谒监司, 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 .之校书,预刊落①以 .试悦。文意不属 .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 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 .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 乃 .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 .,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 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延:延长
B.文意不属者 属:连续
C.使者恚,欲收悦 恚:恼怒
D.使者下阶谢,乃已 已: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预刊落以试悦 以其境过清
B.属使者善遇之 问所从来,具答之
C.乃今有之 乃不知有汉
D.为诸生,上谒监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悦,字民怿。记性特别好,过目不忘。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被他们称为“江南
才子”。
B.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使者到了后,桑悦却不来迎接,于是长吏
都恨他。
C.(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使者下台阶向
他道歉。
D.文章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角度表现了桑悦是博闻强识、恃才傲物的人。
(二)课内精读
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回答问题。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
.
.

2.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 .

3.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
.
.

(三)课外阅读
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祭
冯峥
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⑴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⑵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⑷
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⑸
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⑹
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⑺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⑻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⑼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⑽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⑾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⑿
这是历史的悲哀!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⒁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⒂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⒃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⒄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⒅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答: .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答: .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 的心情。
4.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 词活用为 词。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答: .

6.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
7.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答: .

8.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1、D 2、A 3、B 4、B 5、A
二、阅读理解
课外文言文阅读
1、A 2、B 3、A
(二)课内阅读
1、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使中心更鲜明突出。
2、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紧密;内容上,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3、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
(三)课外阅读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2、雨果
3.抒情;悲伤
4、形、动
5.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7.作者持否定态度。
8.读史使人明智。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重点
1.体味本文情感鲜明的语言。
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去过圆明园吗?如果你没有去过,那么请来看这么一组图片。(学生看图片)你能用一个词语(两字或四字)说说这组图片给你的印象吗? 华丽、高雅、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无与伦比……
但是,这么一座花费了150年时间修建的美丽的园林,却在修建完工后的第二年遭到了毁灭性的焚毁。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学生看视频)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学生再看图片)现在你能用一个两字或四字词语说说你的心情吗?
愤怒、气愤、痛恨、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气冲天、天怨人怒……
对,我们该愤怒,因为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我们民族的耻辱,是我们祖国因贫穷落后而受辱的标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
听,想。

用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一、课文内容感知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二、字词把握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粉(zhī) 惊骇(hài)
箱箧(qiè) 野蛮(mán) 瞥见(piē)
晨曦(xī) 罪魁(kuí) 朱鹭(lù)
眼花缭乱(liáo)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出它的形状。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讨论交流。
理清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点。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文本探究
1、从信的正文第一段我们可以知道,雨果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巴特勒上尉想用雨果的声望为自己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足见侵略者的无耻。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明确:
评价:称她为“世界奇迹”,把她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具体讲园中之物;耗费了巨大劳动;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盛赞圆明园,是为了后文揭露和批判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为作铺垫。
5、作者为什么称英法侵略者为“两个强盗”?
明确: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6、简要概括这两个强盗所犯下的罪行。
明确: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7、作者对两个强盗持什么态度?
明确: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8、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使用反语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抨击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9、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这封信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作者是站在人类的立场。(这里可以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这从里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
理解重点语句的作用。
体会文章重点语句的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语言探究
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明确:“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明确: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都被强盗毁灭,强盗的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明确: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品味句子。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读给雨果的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给雨果的信
雨果先生:
在知道了您对英法联军掠夺中国的行径谴责后,我身为一名中国人,对您表示由衷地感谢,而同时也被您高尚的人格所折服。您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看待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就像你在文中所表达的一样,圆明园,它是世界的圆明园。
圆明园这个万圆之园,是中华的瑰宝,是亚洲文明的见证,更是人类艺术的全部体现,但是这个伟大的奇迹已经消失。当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付堵一炬时,中国人民是痛恨的,是愤怒的,但是正如您所说:“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憎恨法国人而是法国政府,人民是善良的,人民永远是气盼和平的。
当年的中国之所以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正是因为国家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可是现在,中华民族正在一点点的富强起来,我们要搞科技,要科学,要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我们中国站起来了,我们要甩掉落后,要繁荣,要富强。
愿世界和平永在!
一个中国人
2007年9月18日
思考:
1、书信的书写格式要注意哪些?
2、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什么?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巩固提高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洗劫( ) 惊骇( ) 瞥见( )
箱 qiè( ) 晨 xī( ) 野 mán ( )
jié hài piē箧 曦 蛮
2、将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加以改正。
(1)某种愰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2)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潦乱的洞府( )
(3)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
(4)以至于荡然无承( )
(5)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搏物馆( )
愰—恍 潦—缭 明—名 承—存 搏——博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句中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分别指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治人者”指统治阶级;“治于人者”指劳动人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侵略行为的强烈谴责。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本文中,雨果以他犀利准确的语言,饱含深情赞美了圆明园这个东方传奇,仗义执言为中国伸张正义,我们可以感受到雨果那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雨果这一人物的思想品质。
板书设计
世界奇迹 赞誉
圆明园
惊人杰作 讽刺、谴责
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课件45张PPT。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最新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同学们,去过圆明园吗?如果你没有去过,那么请来看这么一组图片。新知导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 你能用一个词语(两字或四字)说说这组图片给你的印象吗?华丽高雅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无与伦比……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 但是,这么一座花费了150年时间修建的美丽的园林,却在修建完工后的第二年遭到了毁灭性的焚毁。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再来看一组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图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现在你又能用一个两字或四字词语说说你的心情吗?愤怒气愤痛恨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气冲天天怒人怨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 对,我们该愤怒,因为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我们民族的耻辱,是我们祖国因贫穷落后而受辱的标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词语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珐琅( fà láng ) 脂粉( zhī ) 惊骇( hài )
箱箧( qiè ) 野蛮( mán ) 瞥见( piē )
晨曦( xī ) 罪魁( kuí ) 朱鹭( lù )
眼花缭乱( liáo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词语积累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出它的形状。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人物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评价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前期法国作家作品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走近作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1、从信的正文第一段我们可以知道,雨果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4、作者对圆明园的盛赞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盛赞圆明园,是为了后文揭露和批判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为作铺垫。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5、作者为什么称英法侵略者为“两个强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6、简要概括这两个强盗所犯下的罪行。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7、作者对两个强盗持什么态度?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8、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9、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这封信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语言探究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语言探究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语言探究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语言探究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延伸读给雨果的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延伸读给雨果的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延伸读给雨果的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延伸读给雨果的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思考:
1、书信的书写格式要注意哪些?
2、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什么?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1、给加点字(蓝色)注音,给拼音写出汉字。
洗劫( ) 惊骇( ) 瞥见( )
箱 qiè( ) 晨 xī( ) 野 mán ( )jié hài piē 箧 曦 蛮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2、将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加以改正。
(1)某种愰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2)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潦乱的洞府( )
(3)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
(4)以至于荡然无承( )
(5)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搏物馆( )愰—恍 潦—缭 明—名 承—存 搏——博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 3、“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句中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分别指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治人者”指统治阶级;“治于人者”指劳动人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侵略行为的强烈谴责。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总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板书设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