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07 00: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回顾·拓展一R 六年级上册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我觉得《草虫的村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作者先把自己置于静谧的自然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然后幻化想象,追随一只小甲虫进入幻想世界,在奇异的漫游过程中,作者看到了黑甲虫村民和南国少女般的小圆虫,还看到了甲虫音乐会以及草虫村落村民们的生活。作者的这个幻化世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文章及书籍。 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正确工整地抄写日积月累,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这些特点的。如,从“落红”“春气暖”“满天云”这些词,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去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练练测测】
1、补充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  
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
______________,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元稹)  2、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1)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月夜(刘方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菊花(元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通过对本单元的回顾总结,我们积累了更多的语文知识,还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语文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中联想与想象的魅力,并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