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06 16: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012?北海)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B.????????????????????C.????????????????????D.?
2.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淬火的钢针弯曲制成鱼钩????????????????????????????????????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C.?用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D.?制作简易净水器时,为了达到好的净水效果,活性炭应该放在最上层
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塞紧橡皮塞??????????????????????????????????B.?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 C.?稀释浓硫酸????????????????????????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人的地方 B.?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可以用酒精灯给烧杯直接加热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
5.(2017?淮安)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B.?????????????????C.?????????????????D.?
6.(2014?桂林)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8.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
9.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mL?????????????????????????B.?大于6mL?????????????????????????C.?等于6mL?????????????????????????D.?无法确定范围
10.某种即热饭盒用混有少量铁粉的镁粉与水反应提供热量。现将该混合物分成四等份,进行如下实验,其中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磁铁充分接触该混合物,磁铁上吸附有少量黑色粉末
用化学方法可以分离镁和铁
B
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泡产生
该气体一定是氧气
C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铁
D
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镁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4题;共12分)
11.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 , 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________ . (3)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 , 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________ .
12.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________?,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________? A.手抓 B.药匙 C.镊子 D.纸槽
13.按要求填写仪器的名称(每空只需填写一种仪器):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 ________,取用粉末状药品应使用________.
14.?实验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请你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________?。 (2)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向下,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没有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________?。 (4)氧气收集完毕后,停止加热,没有从水中移出导管: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4分)
15.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________ .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________ .
(3)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________ .
16.(2015秋?番禺区校级月考)如图1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若将E装置中收集的氢气排出,应从________(填c或d)口通入蒸馏水.
(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___.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同学们对美术组的环保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入适量聚乙烯和少量胶合剂)展开探究: [拓展实验一]探究影响石头纸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现象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 ①>②>③.
分析结论
Ⅰ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Ⅱ对比甲同学实验①②可知,________?,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Ⅲ对比甲同学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________?. Ⅳ乙同学的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和???????? .
(6)[拓展实验二]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甲组同学的方法是:(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图2(Ⅰ)为石头纸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 ①连接仪器,夹紧弹簧夹,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b中有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I)气密性________(选填“良好”或“漏气”) ②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反应停止后,________(填序号)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a.水平移动量气管???????? b.上下移动量气管?????? c.封闭量气管
(7)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均匀称取四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用电子天平及有关装置,得出二氧化碳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其他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反应)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取样品质量(g)
6.25
6.25
6.25
6.25
取稀盐酸的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20
m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在第1份样品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完全反应了. ②m为多少? ③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④请在图3坐标图中画出在6.25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图.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17.硫酸铜是炼铜的主要原料,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有如下两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一:2CuS+3O2 ?CuO+2SO2 , CuO+H2SO4=CuSO4+H2O 方案二:CuS+2O2 CuSO4 你认为最佳方案是哪个?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具体说明两点理由。
18.点燃一支蜡烛,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取下白瓷板,用一根玻璃管罩在火焰上,过一会儿后,熄灭蜡烛,得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①刚点燃时的现象; ②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③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④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⑤白瓷板上的现象;该黑色粉末是什么?
五、综合题(共1题;共2分)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写出以下实验操作的目的或原因.
(1)分别往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________
(2)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解:A、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竖直滴加,不能伸入烧杯内,故A操作正确;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故B操作正确; 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操作正确; D、向试管内放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B、根据液体加热方法考虑;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D、根据固体药品的方法考虑.
2.【答案】C

【解析】【解答】A、钢针淬火后会塑性、韧性减弱,弯曲后会折断,所以该实验不会成功,A不符合题意; B. 食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B不符合题意; C. 用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原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C符合题意; D. 活性炭可吸附一些可溶性、不溶性杂质,最好放在小卵石、沙子的下面先进行过滤再放活性炭更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分析,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与食盐发生反应。
3.【答案】C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A

【解析】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分析; C、使用托盘天平要注意“左物右码”的原则;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酒精灯.
【解答】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可能会沸腾溅出伤人,所以试管口要对着没人的地方,故A正确; 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故B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5.【答案】A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解析】【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6.【答案】B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错误; B、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是,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抓,防止受腐蚀或中毒,且污染药品,故错误; D、浓硫酸具有腐蚀强性,为了避免使酸骤热溅出对人造成伤害,应把浓硫酸慢慢往水里到,用玻璃棒不断摇匀.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 B、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 C、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抓,有些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且会污染药品; D、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人的安全的角度考虑.
7.【答案】C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图中伸入试管内;A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用内焰加热、液体量过多、大拇指放在短柄上;B不符合题意; C、检查气密性,先把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没有错误;C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图中把水倒进浓硫酸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胶头滴管使用垂直悬空 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试管与桌面呈45°角 C通过手的热传递使试管内的空气膨胀,若气密性良好,在烧杯中能看见气泡 D稀释浓硫酸,水中加酸,不断搅拌
8.【答案】A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选择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
【解答】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试管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故选项正确. B、烧杯能用来给液体药品加热,但不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故选项错误. C、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故选项错误. D、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筒放平读数视线应与凹液面最处平;如果仰视面读数比际偏低俯液面,数实际偏.该学生用量筒量取液视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实际体积等于15mL;该生倾倒液后俯视液面,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偏大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则该学实际倾倒的液体积大于6mL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小,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偏大。 ?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磁铁可以吸引铁粉是物理变化,用此法分离镁和铁是物理方法,A不符合题意; B、镁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B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位于铁的前面,镁先和硫酸反应溶解,如有固体剩余,一定为铁,C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位于铁的前面,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铁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亚铁和铜,两个反应均生成铜,且铜不溶,也不再参加反应,如固体剩余则一定有铜,是否有镁铁,要看反应发生到了哪一步,镁铁是可能有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磁铁能够吸引铁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和氢气; C、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镁比铁活泼,因此镁先和稀硫酸反应,如果稀硫酸足量,则铁再和稀硫酸反应; D、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如果硫酸铜足量,铁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二、填空题
11.【答案】锥形瓶;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偏低;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解析】【解答】(1)图中所标的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2)根据装置的设计意图可以知道反应前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B中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应该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从而使B装置的中的空气排出; (3)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逸出的过程中要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C则会使D装置中吸收的物质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也就偏大,从而使测量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低,导致结果偏低; (4)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硫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得到溶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若硫酸的量不足,则得到溶液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组成.
12.【答案】C;B或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解:实验中的药品一般有毒性或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药品可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所以前一空选C,后一空选B或D. 故选C;B或D. 【分析】根据固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13.【答案】镊子;药匙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夹取,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 【分析】从固体药品的取用仪器去分析.
14.【答案】容易失火(或失火,注意不要答火灾)。;腐蚀标签。;集气瓶炸裂。;水倒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解析】【解答】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导致失火。 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向下,没有向着手心,流出的液体药品会腐蚀标签。。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没有加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燃烧生成的熔融物会致使集气瓶底炸裂。 (4)氧气收集完毕后,停止加热,没有从水中移出导管,试管内温度降低,则水槽中的会水倒流,可能使试管炸裂。 【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1)试管破裂 (2)腐蚀标签 (3)引起火灾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3)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分析】(1)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3)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16.【答案】(1)酒精灯;长颈漏斗 (2)A;2KMnO4K2MnO4+MnO2+O2↑;2H2O2 2H2O+O2↑ (3)Zn+H2SO4═ZnSO4+H2↑;c (4)c (5)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越浓;②③;快;时间(计时器示数)锥形瓶及药品的质量(电子天平示数)或CO2质量和锥形瓶及药品的质量(电子天平示数)或CO2质量. (6)良好;防止CO2溶于水;b (7)①盐酸;②2.20; ③解:设6.2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 ? ? ? ? ? ? ? ? ? ?? ?????????? 44 x??????????? ? ? ? ? ? ? ? ? ? ? ? ?? ????? 2.2g 解得,x=5g, 则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④

【解析】【解答】(1)a是酒精灯,b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若将E装置中收集的氢气排出,应从c口通入蒸馏水.(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5)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甲 乙 实验过程 现象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 ①>②>③. 分析结论 Ⅰ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Ⅱ对比甲同学实验①②可知,盐酸越浓,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Ⅲ对比甲同学实验②③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Ⅳ乙同学的实验中,数据记录纸上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时间(计时器示数)锥形瓶及药品的质量(电子天平示数)或CO2质量和锥形瓶及药品的质量(电子天平示数)或CO2质量. 6)①连接仪器,夹紧弹簧夹,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a、b中有稳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I)气密性良好;②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CO2溶于水;③反应停止后,上下移动量气管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7)①通过第1份和第2份比较可以发现,当稀盐酸的质量增加时,气体的质量也在增加,说明第1份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则稀盐酸完全反应;②第1份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0.88g,说明每加入10g稀盐酸与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第2份加入20g盐酸,是第一份稀盐酸质量的2倍,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也正是第一份产生气体质量的2倍;而第三份加入30g盐酸,是第一份稀盐酸质量的3倍,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小于第一份产生气体的质量的3倍(0.88g×3=2.64g),说明碳酸钙此时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则第四份的盐酸不反应,故m的值为2.2; ③解:设6.2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 ? ? ? ? ? ? ? ? ? ? ?? ????? 44 x??????????? ? ? ? ? ? ? ? ? ? ? ? ? ?? ????? 2.2g = , 解得,x=5g, 则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④由实验数据可知,当25g稀盐酸时,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画图如下所示: 【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方案二: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需高温,节省能源;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解析】【解答】最佳方案是方案二 理由是方案二中不浪费燃料,不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而方案一既浪费燃料,也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 故答案为:方案二: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硫,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需高温,节省能源;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分析】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扩散空气中会污染大气,据此解答
18.【答案】①可以看到烛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火焰;②蜡烛不断熔化,有“烛泪”下流,烛光明亮,放出大量热;③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丝“白烟”上升;④蜡烛凝固;⑤有黑色粉未状物质;该黑色粉末是碳黑。

【解析】【解答】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刚点燃时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看到烛芯下方的石蜡受热熔化,热的液态石蜡被吸上烛芯,继续受热而化为气态石蜡,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火焰;点燃一分钟时的现象:蜡烛不断熔化,有“烛泪”下流,烛光明亮,放出大量热;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丝“白烟”上升;熄灭一分钟后的现象:蜡烛凝固;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观察到:有黑色粉未状物质; 【分析】 蜡烛在点燃时要先熔化,然后才燃烧,熔化是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燃烧不充分会出现炭黑等,利用这些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在平时的实验中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
五、综合题
19.【答案】(1)比较其氧气的含量 (2)防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炸裂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解答】解:(1)氧气支持燃烧,所以分别往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是为了比较其氧气的含量.(2)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底部,造成试管炸裂,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故答案为:(1)比较其氧气的含量;(2)防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炸裂. 【分析】(1)根据氧气支持燃烧分析;(2)根据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